业绩炒作战法 深度教程(图解)

拾荒网 买股 1.9K

这篇话题谈谈中报业绩。

业绩炒作是A股的一个重要炒作主题,虽然炒作的具体形式可能不一样,但是个每年都有的固定环节。

尤其是近2年,基本面风格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增强,股票业绩披露越来越值得重视。甚至,近两年有很多板块性行情的加速起爆点,就是业绩披露:比如,19年下半年科技的一个起爆点,就是沪电股份的净利润连续断层。

另外,国庆节过去后,将会进入密集的业绩披露期,这是市场潜在的一个方向之一。

今天,来通过复盘今年中报业绩炒作,总结下业绩预告炒作中值得重视的几大类机会。

在此之前,先来了解一些业绩披露的具体规则:

上交所:

半年报和季报没有强制规定,只对年报有要求:预计全年出现亏损、扭转为盈、净利润比上一年下降或者上涨50%,1月31日前要发业绩预告。

深主板:

出现以下情况要预告:(1)在净利润为负(2)扭亏为盈;(3)实现盈利并且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增长或者下降50%的情况;(4)期末净资产为负以及年度营收低于1千万元。

披露时间:一季报(4.15前)、半年(7.15前)、三季报(10.15前)、年报(1.31前)

中小板:

要求在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正式财报同时披露下期预告

对于年报披露一季度的未做规定,如果在一季度出现转盈为亏、净利润与上年同期上涨或者下降50%和扭亏为盈的情况应在不晚于3月31日前发布业绩预告

创业板:

不对季报、半年报的业绩预告有强制要求,只对年报有要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发:

(1)净利润为负;(2)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 50%以上;(3)实现扭亏为盈;(4)期末净资产为负。

一般来说,炒作预告预期的时间节点,在4.15、7.15、10.15、1.31几个节点的前半个月左右,预告密集披露期在这几个日期的前后。

一、业绩预告的预期炒作

业绩炒作的一大类机会,在于炒作要出预告的预期,偏潜伏性质。

分两种情况。一个是对于对于个股的预告预期炒作。就是在即将出预告的节点,比如对于中报,7月初是一个密集披露的节点,提前进去埋伏发预告,吃业绩出来后的溢价。

比如英科医疗,爆炸的预告出来后顶了2个一字。

独立个股的业绩左侧埋伏,是相对不容易把握的。 需要对个股密切跟踪,测算业绩,这也是一个最能够体现出信息差的领域之一,比如一些关键的经营数据,是需要调研等途径获取的。因此这一类的左侧埋伏,是靠一点缘分的,刚好有深度研究跟踪的,则参与。

相对容易把握、也最应该把握的是板块式的业绩预期炒作 ,往往是基于一个比较大的催化、具备逻辑支撑,并不仅仅是一个个股的独立出业绩。也就是说,能够从逻辑推出整个板块高景气——业绩会集体很不错。

今年的疫情票很典型。今年最特殊的事情,就是发生了大规模的疫情,而大量的医疗耗材公司是直接收益相关产品的需求量暴增,相对应的很多公司的业绩也是暴增的。这个结论不同于一些很独立,甚至很隐蔽的个股增长预期,这是很清晰容易得出的。

也因此,在接近业绩披露的节点,市场集中炒作了一波疫情的业绩预期。

之前6月中旬有过一波叠加情绪的炒作,炒作业绩预期属性更强的一波在7月初即将到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的时候。

这个阶段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票是振德医疗,6月初到正式预告出来股价通过走趋势翻倍,7月初开始趋势加速。

这个阶段,炒预期和预期落地相结合,不断有票出来符合预期的预告,又加强了这个预期炒作的强度。

最后预期炒作到达高潮,没有出预告的,预期已经完全反映在股价上了,比如华大基因,在预告之前,已经走了加速的趋势,7月13日正式预告反而是预期兑现,开始下跌。

因此预期炒作阶段,必须搞清楚:这个预期是否已经被情绪炒作所透支?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股票,在一个很好的预告出来后却大跌。

这波预期炒作中两类不同的机会:

一,类似明德生物(包括前面的华大、振德都是这一类),既然是炒作业绩,就找能计算出有业绩弹性的品种,这是做α。比如明德生物,是受益于核酸检测,产能和价格都是可以找到数据的,当时测算半年接近3亿,粗暴式地按全年5亿算,当时40+亿市值对应pe10倍以下,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炒预期的标的。

二,当一个板块是集体高景气度,集中炒作业绩,这个赚钱效应可能会扩散为板块情绪炒作。有情绪炒作,短线龙头也是一个选择,比如宝莱特。

思考下:对于三季度,有没有类似的板块?拾荒网,一个有价值的炒股知识进阶网站。

二、预告出来后的机会

首先,时间相关度来看,概率上,早披露的大赚概率更大。

统计预增50%以上的票,预告日一个月内,涨幅排前列的基本没有7月20日后披露的。虽然不是最早预告的一定涨,但概率上真好的很多都不是压哨才发的。

接下来来看下几类机会。

(1)个股业绩超预期

个股业绩超预期里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此前市场没有关注度,业绩断层式增长,且同时反映了行业的变化

这是业绩预告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寻找新的炒作方向。 尤其是之前市场关注度并没有很高的方向,市场通过一个超预期业绩个股,对这个逻辑开始充分认识和关注,而这个逻辑如果足够强,又往往扩散为板块式的新方向炒作。

个股业绩超预期有另一个叫法,净利润断层。很好理解,也就是区别于利润的正常波动或正常增长,出现了断层式的增速。

看几个断层的例子:

乐歌股份:

之前都是一两千万的利润,突然有一个季度爆发式增长,并且单季度利润创了历史新高。

以前的建新股份也是类似这样的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前面已经出现增长,而在原有体量上继续加速增长。比如19年的沪电股份,在原有1.8亿左右的利润规模的基础上出现进一步的加速,彻底引爆了5G板块。

今年最经典的案例是乐歌股份。

这一类业绩增长,具备参与价值的不仅仅是超预期的个股本身,另一层意义在于验证了某个行业整体是高景气的,那么同行业的股票也是更值得关注的。

比如乐歌股份的超预期,验证了疫情下跨境贸易的高景气度,同板块的恒林股份等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由此衍生出了跨境贸易这条独立的炒作方向。

第二种:此前已经是有市场关注度,且走出了趋势的股票,出现了超过覆盖机构的预期的增长。

买点是排板或开盘直接买入。问题是在此之前搞明白:是否超预期,以及这个预期是否已经被大幅兑现

如何大致判断是否超预期?

这里所说的超预期,一般指的是超机构的预期,因此,一个参考是机构历史发布的盈利预测。(当然,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问一圈机构当下的预期,但这里选择一种折中的方式)

一般行情软件会有这样的统计,比如同花顺,F10-盈利预测

对照某一季报的预期,或如果没有季报预期,就用单季度的数据去推算全年的数据,对比是否超预期。(比如半年度2亿,三季度单季度1.5亿,在考虑能持续的情况下,假设4季度也保持1.5亿,推算全年5亿)

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已经被兑现,跟上面华大基因的例子是类似的,如果这个超预期,已经在出预告之前,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短线涨幅,那么有被提前反应的可能,应该谨慎一些。

例1:小熊电器

分析思路是:小熊中报2.5亿,同比增长80%~100%,一季度1亿,二季度2.5亿。结合基本面,小熊是卖小家电,疫情期间大家居家,景气度很高,中报继续增长说明了疫情过去后,还在保持,那么可以推测:这个增速还能持续全年。

所以,按照单二季度1.5亿,全年很可能完成5亿利润。而普遍消费品给的估值水平是50倍。估值不变,利润变了。5亿*50倍=250亿。当时只有190亿。这个空间,就值得博弈短期加速了。

交易层面,虽然次日是一字板,但成交额接近2个亿,相比起来是很容易买得到的,次日还有一个涨停板的溢价。

例2:坚朗五金

类似小熊电器,相比机构平均的预测,增速继续超预期。而从交易的层面,这是个非常极品的交易机会:由于是高位趋势票,短线资金关注度不高,排板资金相对少,第一天是随便买的,而后面有连续两个涨停的溢价。

例3:盐津铺子

这个例子不是业绩预增,但本质是类似的,是中报实际业绩相比当时7月份的预告大超预期,类似坚朗五金,也是给随便买的机会,并且给了高溢价。

(2)业绩+主流题材

之前一篇文章讲主流板块中的分支补涨题材,当市场有一个赚钱效应极其强的主流板块时,这个主流的补涨炒作是容易被短线大炒的。

主流的分支炒作本质上是在某个风格的赚钱效应下,炒作基本面辨识度,而业绩增长+主流题材,也是一个容易被市场认可的辨识度。

例1:保龄宝

回顾下之前文章的内容,一个识别主流的信号:板块指数出现强辨识度的赚钱效应。7月10日前后,食品为代表的消费股出现集体式的趋势加速,是当时市场上的一个主流。

在食品股受到市场认可的阶段,保龄宝发了个预增的中报,并且从描述中可以知道业绩增长的原因是赤藓糖醇的销量增加,而这个东西用量增加又是因为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代糖饮料的火爆。也就是说这个业绩增长,是符合食品、消费这个大主流的,容易得到市场的价值重估。

这个例子也符合上面所说的,是一个行业的景气度所引起的业绩增长,也属于一个新的炒作方向。

例2:东安动力

东安动力的业绩增长,实际上是因为传统的发动机业务增长,正常情况下,是讲不出很好的故事的。但在业绩预告之后,叠加成为情绪龙头受到爆炒,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符合当时的大主流,而业绩成了一个辨识度。

首先是当时军工已经炒作了一大波,有强烈的板块赚钱效应,同时另一个属性汽配也有很多趋势新高股,且当时理想汽车即将在美股上市,作为理想汽车的增程式发动机的供应商,这是个概念加分项。

例3:海顺新材

业绩叠加疫苗主流。

此前,疫苗主流炒作的核心在于疫苗瓶,正川股份完成3倍+的涨幅。海顺新材在业绩大增同时,叠加了疫苗瓶产业链,瓶盖相关,符合大赚钱效应主流中的业绩、基本面辨识度。在预告出来后,连续一字板,第一波没有机会参与,但随后走出了强趋势。

例4:七彩化学

叠加化工品的炒作主流,当时沈阳化工3倍、万华化学等历史新高。拾荒网炒股,专注短线技术技巧进阶。

(3)业绩预增成为情绪炒作的“题材” 

还有一种情况:本身股票的业绩预增并没有故事可讲,比如有大量的预增股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自身的业务高景气,而是一些一次性的投资收益、补贴等带来的增长。

这种票没有基本面上的参与价值,只有纯情绪炒作的价值。一般是市场冷清缺乏炒作方向时,业绩作为一种过渡的炒作出现。

比如:7月中旬指数大跌后,修复初期出现的南京公用,市场缺乏题材,业绩增长成为一种辨识度,通过博弈走成了当时的情绪空间板。

这一类机会的出现比较随机,主要通过盘口跟随参与,只能说作为一种市场迷茫期的一种套路题型来留意。

标签: 炒股技巧 选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