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炒股策略探究之——参与者角色及趋势怎么起来的

拾荒网 基本面 913
           
赚大钱不能靠股价的短期波动,而要靠大波动。换句话说,不能光看个别的起伏,而要判断个股的大趋势和大盘的行情走势
——利弗莫尔

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对冲基金风云录》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

我们是投资/机专家,而非行业专家。行情是做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
——聊城的雨
 

 

 
 
 
这样的的趋势背后发生了什么?各种参与者是怎么思考的、扮演了什么角色?实际发生的基本面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可被预测及是否如想象的重要?你的角色及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趋势引导人民
 

 
如果你把趋势理解为看图形那未免太狭隘了,那只是一部分,基本面的变化何尝不是一种趋势。关键是基本面的变化怎么被一步一步反映到图形上?
 
A赌场交易者结构:
 
这样的划分比较学术派,我们按照常见的说法:公司大股东(产业投资者)、机构、游资、散户(拜托不要把“庄家”挂在嘴边了,太low,不参与交易的卖方研究员及各种股评家(媒体)

产业投资者:这帮人是对企业价值几何相对来说最明白的(也常常低估趋势),他们的大动作非常有参考价值,一般反映在大盘底部及顶部。平常很少大买大卖,毕竟主业不是炒股。

机构:这帮家伙是对企业的基本面跟踪最为紧密,且反应最快、最频繁的,他们不同于大股东,他们是在二级市场上倒差价的。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投资思路:
“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开始跟踪,观察到出现好的迹象开始投资,在行业开始稳定的时候加大投资比例。什么时候下重手买哪些公司,需要跟踪观察”——高毅资本资本邓晓峰;
“我们总结为“宏观视角下的基本面动量投资”,所谓动量,就是通过对大的宏观要素的评估来动态定位整体的机会和风险演变,通过行业比较寻找景气度边际变化,通过公司研究寻找具体业务、公司治理或者管理层能力和动力的变化。”——源乐晟资产吕小九
这两家都是体量过百亿的私募,研究挖掘能力最为突出,比较有代表性。高毅资本更像传统的价值投资者,少有的敢在左侧布局的,但也注重时间效率;源乐晟资产更为典型。这样的投资者,往往是底部及趋势第一波的中坚力量。在趋势运行中,交易不是那么频繁。类似于万华化学这样慢吞吞的老爷车背后,他们是重要的力量。

游资:这种是杀手,快进快出,对政策、能激起散户情绪的大事件等非常敏感。现在也开始慢慢向机构靠拢,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研究能力、成长经历的因素,天生不相信什么估值、左侧交易,在趋势中推波助澜(主升浪)

散户:大部分玩票性质,很多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常意淫,砧板上的鱼肉、挨宰的羔羊、山顶上的常客。聪明点的,知道要顺势和止损。趋势(纯粹看图形)尤其是冲顶阶段的重要力量。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部分的机构投资经理跟一般的散户没有本质区别,“买股票的唯一理由是——它在上涨”。

卖方研究员及各种股评家(媒体):之前在机构做分析师的时候,跟卖方打交道比较多,绝大部分都是“今天股票大涨然后发研究报告的”或者“趋势都快涨完了,然后总结报告出炉”的那种。上涨情绪的鼓吹者。尤其注意的是,机构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于是:
 
股评家(各种大v)媒体啥鸡巴不懂,哪个涨推哪个,忽悠小散户进场的引路人。

简单来讲,聪明的机构和游资是趋势的发动者,其他的绝大部分是跟风。
这么一圈看下来,真正懂能预测基本面变化的的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看着在涨所以买——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

1.很多基本面本身就非常难以预测,做趋势投资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在这些领域,预测未来的变化上,机构的大牌、行业专家跟一般的投资者没有什么区别。比如2012年欧菲光与对手技术路线之争、2014年的油价突然持续的下跌、2015-2017的这波地产的超级周期(涨价去库存,尼玛啊)及以化工为代表周期品的价格上涨,提前预测是算卦。特别是国内政策影响太大,朝令夕改、不可捉摸。2016年初,我还在机构的时候,我们公司打算参与万华化学的定增,老板前去调研,私下与高管交流,高管说,MDI未来一年的走势,他们也搞不清楚。去年12月份,应聘@扫地小僧的西藏银帆研究员,当听到考察的研究公司是“中泰化学”是,心理暗暗叫苦。因为,要考虑:未来一年的地产走势、下游库存及渠道对价格变化的反映、供需及供需弹性(2008年小麦供需缺口少了1%,价格就能变动50%,大体意思,记不太清楚了,行业数据也是个问题)、公司明年的投产情况?几乎不可能预测的。我在文中,通过分析2016年PVC价格变化,暗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只能通大致的分析,告诉他没有大机会了。
 
 
 

 
后来大幅下跌、又反弹回高点。

行情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说不能投资,需要对发生的变化及对市场看法做出反应,并结合技术图形,制定投资方案。以万华化学为例,MDI的价格走势是核心。2016年第一季度很多化工品涨价,市场一脸懵逼,万华化学犹犹豫豫的走了一波。后面随着房地产“涨价去库存”等各种因素,MDI还在涨价。那怎么办?稳妥的做法是不要预测它会涨到那里去、会不会有持续性,不重要。在图形上选择一个有优势的位置干进去,并设定一个止损位置,逐步加仓,有效破20天线出来。然后再等下一次“有优势的位置”(具体后面的文章会讲,其实很简单,一目了然的),重复。
以前的老板非要让我们算出未来一年的业绩,并给与一定的估值,估算未来的股价。我提出上面的方案,老板气坏了,雇你们来,是让你们看图的吗?我一看,在不同的世界里,算了,走人吧。书读的多的人,总以为自己能搞懂的东西很多,总以为世界都是理性的、机械的,数据就是一切。呵呵。我文科出身,半个不可知论者。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既定的事实作出观察、反应+选择有优势的位置不断地试错、对了就加仓+顺着一条均线做”,承认自己预测的能力优有限性、保持对市场的敬畏,看上去不高大上,却是一个不算坏的策略。


2.前面我们说了,机构和游资是行情的发动者,而对于机构的投资经理来讲,“职业风险(饭碗)”是最大的风险。游戏规则决定了趋势的必然性
 
在这方面,GMO充满忧郁气质的格兰桑,得出的结论道出本质。
凯恩斯真的抓住了其中的机理,驱动机构投资者的动力是职业风险。凯恩斯完美地解释了如何保住饭碗:永远不要独自犯错,你可以和大家一起犯错,这是没问题的。如果每个人都看着其他人做什么而做什么从而将其职业风险最小化的话,就会出现羊群效应——我们全都将涌向一个方向,然后又涌向另一个方向。这将产生巨大的趋势,这在每一个金融资产类别中都是可测的,且永远如此。趋势是市场最大的无效,这个无效具有压倒性的力量——为保住饭碗而行动是非常理性的。
对于公募的基金经理,他们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击败指数,跑在同行前列。15年创业板与今年的上证50都是一回事,那些基金经理,不得不跟。
聪明有远见、敢于冒险的资金发动趋势,游戏规则、基本面的逐步明朗使得某些机构不得不跟,赚钱效应吸引散户进场,曲线变的平滑而陡峭。——一个完整的趋势形成
拾荒网你的炒股专家

标签: 中线炒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