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提升对每轮主线大龙头的前瞻预判能力的方法论

拾荒网 3600 0

(一)如果在首板就可以定位出未来4--9板的大龙头呢?

“好的判断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坏的判断。” 用咱们中国人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看书学知识效率最高,可是最重要的一些知识恰恰是书本上所没有的 。哪个饭店的菜好吃?哪个品牌的鞋适合你?谁更值得合作?关键任务能指望谁?这些问题的答案只存在于每个人的特定经验之中,可能你得用一身伤痕才能换到一分体会。

一个人哪怕不会什么专业技能,但是能知道身边各种东西的好坏,在各个选项中能选对的,就也算是活明白了 —— 可惜很多人明白的时候已经老了。那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加速活明白呢?

“先观察后决策”是一个有效的基础办法,也就是著名的“37%规则” —— 你应该用前面37%的时间只观察不选择,先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等龙头出来,让子弹飞一会),然后用剩下的时间遇到好的(符合龙头的审美资金认可维度的)就马上拿下。

比如深大通走到4板的时候和兆新股份并驾齐驱,但是光伏锂电池都没有小弟连板助攻,反而是高比例股权质押都有非深圳板块的小弟银鸽投资连板支持,所以符合龙头审美的资金认可明显是高比例股权质押(当时的帖子已经第一时间提出来了,可以回顾),于是皇庭国际的3板就是介入的确认点,随后4板可以吃肉10%,这就是“先观察后决策”的一个有效案例

这种过程是理解龙头的第一阶思维,即“探索—收获”

缺点是都有一定的时间性,要求你先积累经验(必然错过龙头的第一波4板),再使用经验(市场认可的维度攻击)。如果我们进入亏不起(举债的朋友)或者等不及(本金剩余不多)或迟迟不能突破自己天花板(努力很久但是收益率似乎对不起自己的投入)的阶段,往往要一边积累经验一边使用经验,而且还要快速积累经验。那这应该怎么办呢?

下面的自增强学习的思维方式能帮你看清楚其中的关键。

(1)有一个诡异的故事,也许你听说过。说从前有一位女孩,在参加亲人葬礼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很英俊的男子。女孩很喜欢这个男子。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女孩就把自己的姐姐杀死了。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案是因为女孩希望再次见到男子。她唯一遇到那个男子的场合是在家族的葬礼上,所以她想要再举办一次葬礼。

当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女孩的做法肯定不对……但是,女孩的思路有合理性。你做一件什么事儿如果得到了奖励,你以后就应该多做这样的事儿。这就是从经验中学习的真谛。

(2)咱们中国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强调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可是我们看动物园里那些驯兽师好像不是这么干的 。驯兽师对动物从来都不是使用打骂法,而是使用奖励法,是完成一个好动作马上给吃的。动物也许完全不懂人为什么要让他做这个动作,但是只要他知道这么做会得到好吃的,他就会乐意这么做。驯兽师希望动物“记吃不记打” —— 你对错误动作没有必要有太多深刻印象,学习学的是正确动作 。这个原理,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被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用实验证明了:奖励比惩罚更有利于学习。

要想从经验中快速学习,你必须是一个敏感的人。

第一,你必须对奖励(市场认可的龙头细分属性)非常敏感,才能迅速调整各个选项(同一梯队龙头之间)的权重,让自己学会有效率的进步抓G点

第二,你还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期望(开盘确认市场是否认可)。 对所有事情都敏感就等于对所有事情都不敏感(所以无需对每一个涨停过分追求形态等局部优势)。敏感度这件事,最好有一个比较高的期望阈值(龙头审美),一般的奖励(一日游涨停)不能让你兴奋,你才更愿意去追求奖励高的事情(核心大龙头),你才能更快地找到最佳选项 。期望值过低的人会习惯性地去做一些低回报的事情。

(二)除了敏感的理解龙头发酵的属性维度,还需要识别隐藏的市场信息

洞察思考(龙头崛起)背后的隐藏假定,不但是理解核心大龙头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一种独立的自我洞察和自我穿透能力。它其实是在帮你理解高标龙头思维是怎么发展的,因为你每个推断背后的假定,组成了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

比方说,半夜发来的微信是紧急事件还是对方不识趣?漂亮女生开好车是家境优越还是自己“往该爬的地方爬上去”? 我们加入一场别人正在进行的聊天(卡位涨停)是在多余不识趣的“插嘴”还是“给谈话者(正进行的主线热点)提供有用信息”?

这些可不是简单的八卦,而是去还原你自己的日常价值观和行为逻辑 。最终都会影响你的判断买入和卖出,进而影响对龙头的把握时机,最后就是账户收益曲线的高低,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东西恰恰是最核心的,而不是单纯看周期,看分时那些技术派和稍微有一些基础和刷论坛几个月就可以补短板的地方

当你不断去进行这种思考的洞察和穿透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面对世界的基本观察视角是什么,你自己偏好什么、追求什么。 而意识到这种种,你也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完整的龙头诞生的全过程的市场(心理)选择

比如8月28日周三当天腾邦国际2连板,前一晚消息面出台了消费20条,当天奥马电器,国联股份都是2连板,但是当天家电板块雪莱特长虹美菱都被砸,说明家电板块的认可度明显不如零售业,而文化旅游似乎只有腾邦国际自己2连板,而且是曾经短板过的深圳股里走出N+2的只有2个,另一个是深大通,这个时候这种插嘴是不识趣还是提供有用信息呢? 如果还不能想明白,其次开盘新零售前一天首板股基本都是低开没有溢价而腾邦国际大幅高开,这里就很清楚了,如果是在别人聊天火热(消费20条主线板块明确)的时候“多余的插嘴”那么不应该有这样的市场认可,那么就是提供新思路,所以这一天8月29日周四可以介入深大通和腾邦国际3板,随后都是吃到4板10%至少

(三)做龙头战法的人必须修炼自己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其实想做龙头战法还要大成的人是必然要痛苦的 ,心里底层要具备向上爬、严格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的理解盘面的准备……这样日复一日的日子,委实不快乐,但是驱动他们的是痛苦。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无法停下来。

什么叫普通人?  就是快乐没有那么强烈,痛苦也没有那么巨大。所以,他们的人生会在既定的轨道上相对平稳地运行,而不会被快乐和痛苦牵引撕扯,没完没了地折腾。

什么叫有一技之长的人? 就是当他在沉下来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不厌其烦,乐在其中,完全不理会别人的诧异或者不理解。

什么是杰出的人?  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个,他得不到,他就像万蚁噬心那样痛苦。牺牲什么都可以,他必须得到他要的那个东西。

当他不再痛苦的时候,也许他超越了,也许他就此平庸了。每个人都没办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会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不知不觉地放一万个小时在那里。

所以,要想和一个最优秀的人(核心大龙头)在一起,就要懂他(大龙头)真实的快乐(G点来自于哪里,G点必然重复),懂他真实的痛苦,并且给予他能量(补涨龙支援)。 你就可以和最优秀的人比翼双飞。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思维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那些分时,周期,量价关系等传统技术流的东西的必要性?因为一个是表象,最容易理解也最没有深度价值,一个是本源,最难看透(动态演绎)但是恰恰是精髓

英国女皇伊丽莎白童年的教师,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卡姆,伊丽莎白懂六国语言,她的精神资源中有亚里士多德、凯撒、哥伦布......

而慈禧的精神资源,是《资治通鉴》,以及戏文比如《挑滑车》、《四郎探母》……这些关注点的细节底色形成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世界观与精神结构。

所以在19世纪,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布一多半的地球,但是大清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断割地赔款,最底层的因素之一就是精神底色的不同(这就凸显了好文章好思路的巨大价值和稀缺性)

真正的读懂龙头视角是一种复杂和完整的框架分析方法,它不是对这种短时段的今日有多少个涨停的粗浅了解,而是对长时段的大势(周期嵌套)的把握。你静态地看到一个断面,哪怕你比别人看到的更多(对单一个股的各种技术派分析复盘几个小时然并卵),也都不算有洞见(预期是参杂主观YY);除非你能够进一步地分析出这个断面未来的演化方向,能见人所未见,这才叫做有洞见。 而对未来演化方向的分析能力,就取决于你对长时段大势的理解能力。

怎么才能获得这种理解能力呢?“历史才是真正的未来学”,要想能够把握未来下一个高标龙头的演化路径,就需要理解当下的高标龙头是如何演化到今天的。这样,才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好,既然我们要理解大势,把握下一个高标龙头的演化方向,那我们就要抓住两个关键的要素,一个是对于现实力量格局(目前连板梯队的强度)的把握,一个是对于人心(持仓者和持币者)的把握。

力量和人心,这两个要素可以说是理解龙头诞生全过程当中的第一性原理,这两个要素会发生各种演化,并且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这就构成了下一个高标龙头的演化历程。(具体参考我周一到周五每一天复盘帖子里面的思维阐述)

我们无从把握大千世界,但总有一些我们确信能把握住的东西,它们来自比较。

比如说,你要是问我某辆赛车(某个票)能不能跑到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终点(最终是否就是下一个深赛格可以9板),怎么说得清呢,竞争激烈、路程遥远、路况维艰,搞不好还有土匪(卡位的政策消息面和金毛嘴炮);但我有极高把握相信它不会比一匹马(没连板的)更晚达到终点。

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高确定性知识是相对的,来自比较,而不来自事情本身(不在于一个票概念多杂、形态多好)。只有找到恰当方式,过滤掉不相干因素,才能精确地表达出我们看好的那个比较关系

对冲不仅过滤风险,还制造支点,那些最幸运的人以此攀到世界之巅:先对冲,再聚焦。

其实如何做一个成熟且成功的人和如果做好龙头的本源是相通的

穷则独善吾身(自己造势),达则兼济天下(高位稳定情绪协助补涨龙上位),就是一种最有效的人生(龙头)战略。

人生战略就是你怎么协调必然是有限的能力(钱和精力)与有可能是无限的抱负(备选股和连板涨停那么多)?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你一定是制定并运用你的能力、资源来实现你所认为的人生价值。

问题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就像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所说,战争里的所有事都很简单,但简单的东西最难。

人生(核心龙头)战略的8点提示:

第一,要敢为天下先。

自我作古,自己为后人树立先例,而不是被前人树立的先例所束缚,所以,绝不要被前面的成功者唬住。大人物(前期龙头高标)的优势是他们身居高位,这恰也是他们的劣势(强弩之末阶段)。常识如同氧气,位置越高就越稀薄。位置越高能见度也越小,从下面看着高不可攀,上面的实际情况却是危如累卵(一个跳水就是瀑布式抛压) 。大人物爬得越来越高,结果总是忘记了重力,而重力总会起作用的。

第二,随着你自己位置越升越高,掌控越来越大的格局,你越得泰然行事。

泰然行事并不是因为一切尽在你的掌握,而是因为一切必然完全超出你的掌握。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在与拿破仑决战时,不动如山,因为沉着、镇定和稳定军心是开炮以后他惟一能做的事情。 你的位置越高,领导力就越不在做事情本身(高位龙头不在于是否封住涨停,而在于没有大面效应的稳定震荡),而越集中于发出正确的信号(我很稳定),成为大家(题材情绪)合作中彼此协调必需的那个聚焦点。

皇帝新衣的故事当作笑话讲,大家却往往忽视了其合理内涵 :假装穿新衣是皇帝的本职工作,所有皇帝都得假装穿着新衣。只要他假装穿着,只要大家假装他穿着,格局就还在。这种事孩子揭穿,是因为孩子确实不懂事。孩子是一阶思维,皇帝是三阶思维,所以人家是皇帝

第三,在一切必然超出掌握的现实里摸索,你得有个方向,但不要过度准备。你有你的计划,市场另有计划

德国人打仗以精密计划著称,但就连发明军队总参谋部的那个老毛奇也说,枪声一响(开盘),计划就变废纸。人生(龙头的诞生)际遇是一个接一个的偶然,你不可能事先都准备得过来。智者不去探究虚幻的因果链条,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只要不是随波逐流,有罗盘(主线属性和资金共识)提醒自己要去的是哪个方向。相机而动在于,能进就进,该退就退,一件事做起来很难很犹豫,要么是没考虑周全,要么是还没到该做的时机(所以无所谓踏空,无所谓错过)

第四,同样的道理:理论(模式)很有用,但你得知道怎么用好它(分阶段使用对应的模式)。

克劳塞维茨说,理论就是有例外的规则,而不是包打天下的法则。它是过往经验的结晶,但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有限(新龙头和前一波龙头的很多属性未必相关)。它最好的用处是当作训练教材(理解盘口抢筹)。

第五,你为未知意外所能做的最好准备,是拥抱自己的前后不一和自相矛盾,把它们变成你的战略优势。

无论意外来自哪个方向,你都已经做好了对冲。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别让我的左手知道右手在做什么。有人想将他的军:总统先生,如果都不知道另外一只手在做什么,你的大脑怎么给两只手同时下指令? 罗斯福:只要能赢,自相矛盾无所谓(你觉得哪里都好的票没涨停,市场选择板块内别的票涨停,只要你能及时“纠错自己”跟上市场的节奏,你就是赢)

自相矛盾的公式当然不成立,但自相矛盾的现实却最终会找到出路,把它交给时间,交给现实,时间和现实最后会选择方向。

第六,自相矛盾也可以叫作权变(资金的共识选择),时左时右,时进时退,把这事跟随机乱来分开来的是原则(高胜率模式)。既要有原则又要通权变(资金的共识选择),这是长期跑赢市场必须具备的头脑思考方式

原则与权变的大宗师是林肯。有些事对林肯来说是不容谈判的,比如废除奴隶制(补涨龙),但选择在什么时机让大家知道这不容谈判,以及在什么时机(大龙头某个属性被发酵联动)做这件事(诞生补涨龙), 他掌握得像艺术一样高明。他宣布南北战争的目标是维护合众国的统一,首先是因为这确实是他的目标,也因为这个目标能在那个时刻凝聚最大限度的支持,要是说为了废奴打仗的话,有一半人马上就散了;战争有自己的动力学,打起来就停不下,得广泛动员资源,黑人参军自然而然地变成战争需要,没有谁会反对;最后,当黑人与白人并肩作战,为合众国流血牺牲,废奴(补涨龙)就成为阻力最小的选择。

废奴(补涨龙)是目的(篡位成新龙头)还是手段(助攻老龙头)?这些停留在争论的话可以争到永远,在现实中则目的手段融为一体。

一切既顺势而为,又自带完美节奏。大高手一旦出手,好像全不费力,能进就进,每有广泛支持就走下一步;该退就退,遇到难关就缩一缩。日拱一卒,偶尔猛进。相反,孤军奋战(下午追涨拉升的高位股)看起来很美,却大概率失败(易尚展示)。

第七,对我们来说,正是因为每天都要在坚持原则与权变之间做取舍,所以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感极为重要。

人生(龙头)战略要将有限的能力与无限的抱负协调起来,协调就意味着两者相互依存,缺了哪个都不行。为分寸下的定义:做不得不做的事(市场资金的共识选择),但不为它所驾驭(无论今天封单多强,不代表明天的预期)

第八:协调有限能力与无限抱负的人生,关键在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每个人都得决定自己的分寸在哪里。

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要向自由(量能和流动性充足的票)倾斜。在目的与手段之间,在所有这些与那些之间,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要向保护自由(量能和流动性充足的票)倾斜,切记这一点,你会极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生下一步怎么走(龙头的诞生)未可知,你我怎么管理不确定性?怎么在不确定性之下管理自己?

计划和理论可以帮我们一段路,但最后只能靠自己在未知(悟道)地带摸索;如果我们无法超越任何一种重要的两难情境(都是一字板买不到),惟一可以选的,是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

今天的感悟来自于孙子兵法:先为己之不可胜,方为敌之可胜,做到己之不可胜就需要一下5点,也是作为本文的总结

1、不停学习、持续进化,市场在变,你也要每天迭代,不然真的会退化而且退化速度超过你的想象

2、万物皆备于我,保持开放包容,向天地、所有人学习适合自己的东西,以及用一切合适的因素解决问题

3、设定战略止损线,做好即便最坏情况发生,也要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4、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复利为王控制回撤),在诗外用大功(发觉龙头被市场认可度最高的属性)

5、把战略资源时间和注意力投注在构建人生系统上(龙头战术)

做好这些,就是孙子里的另一核心:转圆石于千仞,势也!

在这个降维风险(贸易摩擦)越来越大的时代,希望你有十足勇气,朝着自己要去的方向,带上清单,有计划但不执着于计划,有理论(自己的预判)但不盲从于理论,时左时右,退一进二,不得不做的事那就放手去做,而又不被它所驾驭,在未知中航行,最终到达你的天命。(财务自由)

其实阻止你“悟道”和翻10倍的表象是回撤,更深层次的障碍是贪婪,对人生而言不光是贪钱,或者我们用贪多这个词更确切

你想读更多的书是贪多,你想见更多有趣的人是贪多,你想尝试更多没做过的事是贪多。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每天连板股那么多),这本来很好,但人生(精力和钱)毕竟是有限的。弱水三千我们都想要,但能取的不过是一瓢饮而已。我们应该如何作选择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分享一个对我启发很大的半径思维。

两个6寸的披萨和一个9寸的披萨,你要哪个?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算一下圆的面积S=πr²,就知道,两个六寸的披萨不如一个九寸的披萨大。(36+36小于81)

问这个问题,是想让你思考一件有趣的事:你看,从六寸到九寸,半径只增加了50%,面积却多出了一倍还要多。

放到人生里,如果半径是你的愿望,扩大一点目标的半径(什么钱都想赚)很容易,想要做好可要付出N倍的努力。

这让我想起物理学家玻尔说过的一句话:“专家(10倍高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犯过所有可能犯的错误并总结躲开(遍历性)。”

玻尔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专注高胜率模式)。假如领域太大,你的探索成本就会高出很多来。所以,你要是想成为专家(10倍高手),首先必须控制领域的大小。(低吸的钱也要,反包的前也要,接力的钱也要,分歧的钱也要,一致加速的钱也要,你就富可敌国了,你就胡雪岩的下场了,什么都要,最后就什么都得不到)

那么如何利用半径思维进一步提高收益率呢?

让我们在纸上画三个同心圆:

最里面这个圆圈,对应的是“行动半径”;

中间这个圆圈,对应的是“能力半径”;

最外面那个圆圈,对应的是“认知半径”。

那再外面呢?是未知世界。因为市场总是在变化迭代,每天都有新消息面催化

什么是“半径思维”呢?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扩大认知半径(多维度理解市场),明确能力半径(放弃胜率不稳定的模式),减小行动半径(聚焦1-2个高胜率模式)。我一个个来解释。

第一,认知半径(多维度理解市场)要尽可能地宽。

这个很容易理解,否则就会视野狭窄,容易被世界所抛弃。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认知半径。但是问题在于,人们很容易混淆认知半径和能力半径。觉得自己懂了就都能做好,看明白和做到位是两码事

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我们就是喜欢出去乱逛(什么股看到拉升都想买),瞎折腾。人类(市场)整体因此而进步(提高换手),而绝大多数个体因此而遭罪。

第二条是:能力半径要尽可能地明确。你应该待在你的能力半径之内,别瞎折腾(什么钱都想赚,最后就事倍功半)

关于能力圈,有两句话最让我难忘:

一句是,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还有一句是, 能力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适合什么模式)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别折腾圈外的诱惑。因为即使是满汉全席一大桌子菜,你的肚子能吃多少是有限的,不如精选一碗佛跳墙让自己做个美食家

就像风险资本家弗雷德·威尔逊所说的那样:“你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坚持做你擅长(高胜率)的事情。”

笨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笨,并且停留在自己笨的半径内,他就是聪明的;聪明人如果高估了自己的聪明,或者仅仅是混淆了三种“半径”,他就是蠢的。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下,“半径思维”的第三点:就是行动半径要尽可能地小。

这就牵涉到对规模的理解了。规模,本质上不是能力强的结果,而是一个简单动作大量重复的结果。要想上规模,做的动作就得少、就得简单。

比如,世界上所有上规模的餐饮企业,都是快餐企业。为什么?菜单上的菜品少,复制起来容易。

就像咱们一开始的那道关于披萨的脑筋急转弯,半径只要大一点儿,面积就会增加很多,复制的难度也就更大了。如果你要想成为领域专家(10倍高数),最好就是减小半径。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巴菲特如是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通过三个半径的思维,可以解决我们回撤的底层根源!

我们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的市场?拥抱随机性,努力创造确定性。这就是我的理念原则和第一性原理

尽管看起来不确定性在统治这个世界,但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你要努力去掌控自己的未来。你要找到自己长期去做的那一件事,也就是行动圆圈里最内核的事。很多时候,一个人一辈子本质上只能做一种事情(能做好做到极致你就财务自由了)

这方面我非常赞成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的观点: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与其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却只把自己变得毫无特色,还不如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专心做好这件事,以求独霸一方。金庸武侠里的各位牛X大侠,都是靠一个核心招式走遍天下,一招鲜吃遍天在武侠世界里已经被验证了。

我们不能发财,不够幸福,是因为我们懂的太少吗?不,是因为我们懂得太浅。iPhone(2019年版本)的计算力是阿波罗登月导航计算机(50年前)的1.2万亿倍,你能用iPhone登月吗?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知识,不是计算力,而是缺乏边界意识,以及边界之内的系统能力。

总结一下:今天我给你介绍了半径思维视角:你需要扩展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减小行动半径。

与其假装很努力,去盲目地追逐所有的机会,不如努力增厚自己的能力,把时间和资源花在那些不变的(可以重复套利)事物上。

“读书人(散户)”(也泛指只看不做,以为看懂了就是自己掌握了)最大的陷阱是,混淆了“认知半径”和“能力半径”,沉溺于那些“关你p事”的知识集邮,用“认知幻觉”替代行动。偶尔获得成功,便觉得无所不能,结果靠运气赚来的钱靠“能力”亏掉了。于是质疑“学习的意义和自己的能力”负反馈开始,可惜可惜!

如果你不能明确自己的“能力半径”,你其实只是在梦游;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半径”,你无论多么聪明,多么勤奋,也无法造就自己的卓越人生。 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其实就是清楚地认识你是谁。

我想强调一下做判断的时候,经验和思考的细节和误区

在《统计学与真理》一书中,大数学家、统计学家拉奥(C.R. Rao)说:

所有知识最终都是历史学。

所有科学抽象后都是数学。

所有判断的理由都是统计学。

这3句话我深信不疑并且应用于实战屡试不爽。

从经验中学习是我们惟一的办法,舍此别无他途,但是如果以为经验必能将我们带来离真相最近的地方,就会陷入经验的自大,掉入过度拟合于过往经历的陷阱(同一个思路逻辑上一次成功下一次未必),而越是对过往经历过度拟合,对未来就越没有预测演绎理解市场的能力。甚至会沦为狭隘的炒形态死循环。为什么大多数的学霸在步入社会后不再优秀。他们企图相信任何环境下都存在着一套正确的答案,试图躲在“确定性”的幻想中,指望凭聪明和努力得到回报。殊不知真实世界里没有边界、充满不确定性,一味依赖和固守旧的打法,结果可能是越努力越惨烈。市场也是一样,没有包治百病,包打天下的模式打法,也许今天流行加速硬板,过两天流行反包走2波,然后流行大长腿反核。所以即使贴合市场选择的赚钱效应形态和资金理念是唯一保持胜率的方式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其实就是两类:一类是有边界的问题,还有一类是没有边界的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象棋和扑克两种游戏来打个比方。

象棋变化很多,下好很难,算是复杂游戏,但它是有边界的。

发明了博弈论的大科学家冯·诺依曼,他说:“象棋不是博弈。象棋是一种定义明确的计算形式。你可能无法算出确切答案,但从理论上来说,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说,任何局势下都存在着一套正确的下法。”

这类问题在我们人生中,是在读书阶段大量出现的。它讨论的环境很简单,类似于实验环境,是象牙塔里的问题。题目很难,解答过程也很复杂,但是总有标准答案。

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其实一直都在锻炼你解答这类题目。

第二类是没有边界的问题(符合真是市场)

扑克就是一个典型,它是一种包含很多隐藏信息的“不完美信息”游戏,属于非对称信息博弈。玩家只掌握不对称的信息,我不知道对手手中是什么牌,也不知道五张公共牌(并列多个属性涨停)会组合出怎样的结果(市场明天更认可谁),更不知道对手(同档位的涨停之间)怎么猜我手上的牌。

当你踏出校门走上真实世界,社会上几乎都是这类问题等着你。看起来没什么,但情况很复杂,需要你理清头绪,权衡利弊,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作选择,也没有标准答案。

可惜,这一类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是缺失的,没有人教我们如何解答。

做投资的高手(起码是我认识的)都特别爱玩扑克类游戏,因为对他们而言,无论是做投资还是打德州,都是在解决没有边界的不确定问题。

为什么是扑克高手统治世界,而不是象棋高手?

因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绝大多数是没有边界的问题。比较而言,扑克的游戏规则,更接近我们的人生(市场龙头)决策模型。

现实中的象棋高手们,很像我们身边的这么一类人:他很聪明,也很努力,读书成绩特别好,道理懂很多,看起来什么都不比别人差,但就是混得不太好。这类人很会解答有边界的问题,但完全不懂没边界的问题该怎么办。

我要给你的第一点嘱咐就是,人生是一场没有边界的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不要试图躲在“确定性”的幻想中,也不要指望你够聪明,够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很多人一旦尝试一段时间没达到预期的高要求就觉得是模式有问题,其实忽视了突破的难度和积累的意义。没有量变何谈质变)

当你一步步理解了更高维度的算法,你才会逐渐发现不确定性背后的秘密。在有灰度的认知阶段逐步理清市场认可的主次关系(梯队完整性,属性带动性)。你就能黑白分明地作出越来越正确的决策。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建立起努力和运气之间的联系,做到越努力,越幸运。

第二点嘱咐,我要给你树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将教会你如何在不确定的状况下决策和行动。

这个榜样是谁呢?就是扑克高手们,我当然不是让你去打牌或者赌博,而是学习一种决策模型,来应对不确定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和命运对赌。

那么如何提高对赌胜率呢?

我们要向高手学3点关键致胜法宝

(一)向扑克高手学的第一课:你要认识到,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分可计算和不可计算两部分。

扑克可计算的那部分是它技术的那一面,你要寻找最小化风险(在资金流向的地方选股)和最大化收益(股性+抢筹盘口)的下注方式。

但另外一方面,再精确的计算也无法消除不确定性,这部分只能被归为艺术。

面对这部分问题,模糊的精确(强势势头已经起来,回落就是低吸,不拘泥于具体1个点上下),比精确的模糊更重要。

数学运算的危险在于,让你误以为自己能做很多,但实际上你并做不到。

甚至有些人通过假装计算,来假装思考,从而逃避真正的思考。

所以,对可计算的这部分(每个涨停的逻辑属性和细节特征),功夫尽量做足

面对不可计算的那部分(明天有市场选择谁),我们要通过大量实践,训练自己的直觉(快速开盘瞬间理解市场选择)。

(二)向扑克高手学的第二课,我们要学习:怎么区分哪些可计算,哪些不可计算?

这就要求我们分清楚两个概念:风险和运气。

风险和运气,这两个词儿会被应用在不同场合,在这里我用它们来衡量不确定性。

什么是风险?就是已知的不确定,这个部分你可以用概率来算。比如,扔硬币,你不知道这一次是正面还是反面,但你知道正面的概率是50%。

什么是运气?就是未知的不确定,你不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比如,黑天鹅事件。

在这部分问题面前,我们要意识到,这是无法通过计算来作出最佳选择的。

所以,对不确定性,我推荐你用一种高手的态度:

当你赢了的时候,你可以跟别人说“我运气真好”;当你输了的时候,别怪“运气差”或者“差一点儿”,而是从技术角度去反思。

那扑克赢家主要靠实力还是运气呢?

和现实世界的人生一样,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实力(理解市场的敏感度)。

(三)向扑克高手学的第三课:做一个博弈高手,做一个控制情绪的大师。

要真正成为一个能够赢牌的博弈高手,你既要懂得算牌,还要做一个心理大师。

对于一个决策者而言,要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在博弈的赛场上,你要克服恐惧心理。刻意冷静,是理性决策的精华。

其次,要打“无记忆”的牌,不考虑上一局的得失,全心应对未来。

阿尔法狗下围棋的特点是什么?它下的每一手棋都会重新思考,从终局推算这一手的赢棋概率。

《对赌》这本书写道:“顶级扑克牌手也有40%的时间在犯错,客观面对错误比任何技巧都更重要。”

打扑克牌(龙头分化淘汰),是一场心理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心理策略就是:别推卸责任,也别自我欺骗,正确对待失败。

还有一点,你要能控制他人的情绪。最好的扑克高手也是最好的骗子。最重要的不是你手中有什么牌(因为什么连板涨停),而是让对手(场外资金)认为你手中有什么牌。(西凌动力昨天早盘因为汽车属性被力帆汽车卡位,于是被砸,随后回封让市场“觉得”它是有军工的后手牌,至于是不是真的有已经不重要了,今天4板已经赢了力帆汽车)

要想成为控制情绪的大师,必须善用你的情绪带宽,因为情绪、注意力、认知这些带宽都是有限的。

提升决策能力的五个级别

第三点嘱咐:你要不断提升,可计算部分的决策能力。

经过了前面复盘内容,我给了你很多作决策的方法。其实人的决策能力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五个级别来划分。你可以通过这五个级别来定位,看看你现在的决策水平属于哪个级别。同时它也展示了,下一步你可以往哪个方向去提升。

这五个级别是这样的:

第一个级别,是依靠直觉,你只能依据一个点(单一属性或者形态)来作条件反射式的判断(自我主观YY)。这个级别理性还没有启蒙。

第二个级别,是主动思考后的选择,你可以在好几个方案里作选择。这个级别,你的决策锦囊里有好几个点(做好预案推衍),你已经能成熟地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个级别,你通过决策树(竞价加权理解资金选择),形成了概率化、结构化的认知(梯队和高标的意义)。到了这个级别,你就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你可能已经走上部门的管理岗位,为一些决定负责。

第四个级别,是形成了可重复的算法(高适应性模式)。到了这个级别,在大多数人眼里,你已经是人生赢家了。你已经可以独立作决策,带领一支队伍,做出一番事业来。‘

第五个级别,是能够通过贝叶斯定理持续更新你的决策算法(快速临盘理解市场当前最有效的赚钱模式)。能攀登到这一步,你肯定能持续保持领先,不断跟随世界的变化,自我进化,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你在哪个级别?回帖告诉我,能说出来其实就是一番自我审视,你就进步了

今日小结

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都是有边界的确定性问题;而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大多是没有边界的不确定性问题。要想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决策和行动,用概率思维解决难题,更新自我。

所有的认知概念,其实不过是你大脑的脚手架。所以看完复盘内容请拆除脚手架,用你的思考去行动,在你的行动中去思考。每一刻你都有权利作出自己的判断,决定自己的人生,去和不确定性共舞。拾荒网

标签: 超短技巧 选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