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市场环境大局大势的判断,解决的就是一个能不能做交易,多少仓位(大类),怎样合适怎样不合适的问题。第二点就是如果决定进场,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进场,什么样的情况参与什么样的机会的问题。
1. 进场的时间点
我们最常说的择时的问题,这个非常关键,比选股重要多了,选中一个下跌转上涨的窗口,猪在风口都能起飞,飞得高低的问题而已。
这个进场的时间点,一般都是在题材刚发酵,或者确认后。
还可以在确认后的第一次分歧(80%赚钱),确认后的第二次分歧(60%还能赚钱),第三次分歧(40%或者55开的机会赚钱),龙头的盘顶(这里又得分什么样的龙头有盘顶,盘顶要怎么做之类的。)
下跌后的第一次反抽(很难做,成功率不会很高,因为场景因素影响很大)
上述提到的机会,是择时里面比较重要的,也是常见的交易窗口。
2. 参与的方式
只要在主升的周期,正确的进场点,赚钱胜率高的,盈亏比高的窗口进场,无论你是追高还是低吸都能赚到钱。就看个人擅长哪个方向。就拿我本人来说,我擅长的是总龙的进攻,我就不会去做第一次分歧或者是下跌第一次反抽的低吸大长腿。
有一些朋友就特别擅长做低吸,日内博弈20个点的大长腿,这样做对一个,一个月都可以休息了,还是那句话吧,自己不擅长的交易,即使能做也上不去仓位,我去做低吸我只能控仓吸,低吸选手去做打板,也是控仓打。
其实一般不建议半路,如果不是非常好的盘感和看盘能力,减少你们半路的操作,低吸有极致的性价比,打板有确定性,半路啥也没有,其中的平衡不是一般的选手能做好的。
3. 正确窗口下正确参与方式下的机会选择问题。
很多朋友总是会说2选1 选错,或者我买的大涨你买的小涨或者不涨。这里就存在一个机会选择的问题,可能机会A或者机会B都是对的,选A还是选B。
我们需要考虑赢面的问题,盈亏比的问题,弹性空间的问题。
就拿我个人而言,龙头我一定做,除了龙头之外,确定性高的交易我会考虑做。如果主升仓位没打够,套利优先选择空间大的新股或者300,或者中位的大长腿低吸。
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判断一个确定性的时候,客观事实就是我们的认知不足以判断这个机会的赢面,那我们作出客观的应对不是主观行还是不行,而是规避这种不确定性的不做,如果实在很想试试,那就严格控仓,就买一些走个思路,主打的一个就是积累经验和学。
这样子我们可以过滤掉很多不必要的交易,看了我这么就实盘你们也知道我总是会小仓买点别的东西,什么样的机会55开,如果55开实在想试试,那就试试而已,绝不上仓位,无伤大雅。
4. 入场理由
确定键按下的时候,你要想清楚,对他的预期是什么,到底是走成龙头还是仅仅套利,还是不知道先走走看。而且必须要想清楚你买它的理由,这种理由并不是你觉得他好,并不是你感觉他能涨这样的主观非常强烈的理由。
明确你的逻辑(正是上述所讲的全部推到出来的一个严谨的买入理由)
标签: 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