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操盘手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行情爆发考验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

拾荒网 425 0

从事证券行业多年,自己经历过的、身边看到过的故事也都非常的多。

最近行情有所反弹,在我们运营的股票社群里看到一对话和氛围不禁让我回想起一些过往。

如:超短高手开始增加、讨论涨停的和为没有涨停而可惜的人也在增加。满仓操作,甚至满仓一支股票的激进做法重现。

要知道,我们社群大多是有多年经验的股市老手、也有专业的媒体人、还有不少职业操盘手。

因此,这样一群人在交易技术上是不会有太多问题的,偶尔有一些朋友问出的个股和问题显示出技术能力上的明显差距。

但更为高阶的差距,则体现在他们交易中心态的变化。

两月翻倍受追捧 接账户操盘变悲剧

这是我本人的真实经历:大约在15年9月份,拿着自己的一个账户和两个朋友的账户操作。

虽然经历了股灾,但当时对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仍比较痴迷,也对弹性高的波段类股票有了较好的把握,知道可以利用“右侧交易”获取大波段利润。

于是,满仓买下了两支个股:002290当时还叫和盛新材的股票,当时的互联网金融还是风口;另一支是具有一些黑科技的重组股002626光启技术。

两只个股都处于风口当中,弹性超强。尽管在随后的交易日里有过明显的调整和反复,但我遵循“右侧交易”的原则,始终持有仓位没被洗掉。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账户一口气翻了倍。在一个圈里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来找我,在周末的聚会中,我接下了更多的账户操作。

当时最让我困扰的是账户太多,甚至就想着走职业化道路去发行私募产品了。

现在想来,那段时间明显的自我膨胀、并大大地高估了自己。

正因为有了朋友们的吹捧,在随后的交易中,忘了右侧交易的原则,止损了以后又想扳回些面子做了很多逆势而为的操作。

要知道,当时是股灾2.0,熔断制度也发生在那段时间里,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三个月的实盘炒股大赛冠军现在被迫找工作

我的一个前同事,对于超短线和龙头股的把握自成一套。就技术和业绩来说,在当时也是在杭州炒股的圈子里有水平的人物,只限于资金量而与大佬们差着级别。

在16年的时候我看过他一个账户的资产曲线图,这个曲线的主升阶段幅度非常之大,让我震惊。不过想想做龙头股如果顺,这种幅度也是自然。

但在17年再见时,他还在做着,只是在话语中感受到他对自己的不满意,强调没适应市场风格。

当时白马股当道,而走势都比较缓慢,快速的拉升也往往发生在新高位置,我想他的交易策略在这类股票上是没讨到什么好处。

到了19年,我找了新工作想起一些事问他,居然发现他也开始找工作了。

对于长期的职业股民来说,再入职场是很痛苦的,作息不自由、工资非常“不起眼”,但他还是去上班了。多次问起他发生了什么,他也没详细说起。

倒是提起之前参加的券商举办的实盘大赛,拿了一次季度冠军。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比赛型”交易者——始终保持非常高的进攻思维。

加上生活中一些压力的影响,心态出了问题慢慢的从巅峰坠落到低谷。

“二板王”配资后覆灭

这是我在股吧里亲身看到的人物,具体称呼我也忘了,但这不影响他的真实存在。

这位“大神”以普通散户的资金体量,靠着做“二板”连续快速的翻滚本金,资金累积到了千万。

现在看来,我们很明确的知道,他的技术完全是建立在行情切合的基础之上的。而作为当事人,成就感是会让人膨胀,让人冲混头脑的。

就在资金做大之后, 这家伙开始做配资加了杠杆。很快,让他成功的方法带来了反噬效果,他又跌回了比起点更低的状态。

最后凭圈内的关系,找了很多大佬朋友想去做操盘手,也没有得到理想的机会。

总结

对于当前的市场,尽管未来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如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以及全球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等。

但我还是偏向于乐观的,市场情绪转好,高手自然能有所作为。

但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赚钱、赚快钱那是市场给予的,并非自己的能力。

体现能力的是高收益附带的高回撤之后,你还能持续向上。交易有一个非常底层的规律就是“盈亏同源”,因此不要在获得收益之后去改变风格采取最为激进的策略,投资市场持久比快速更重要!

至于那些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的朋友,那些天天涨停的股票不是你的菜,那些涨停之后放巨量下跌的股票也千万别去接。

回头看,很多散户大牛市的解套之后,高高的成本往往就是在上一波牛市的高点买入的。

先学会鉴别不同行情的属性特点,超短的股票别跟踪、别抱耐心、中长线的个股别去做加速段。拾荒网

标签: 炒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