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海外与A股市场投资理念与策略比较

拾荒网 157 0
2014-12-13岭院深圳校友会中大岭院深圳校友会

为促进大陆香港两地证券投资交流,加强深港两地金融投资人才交流,2014年12月6日下午2:00,岭南(大学)学院深圳校友会、岭南(大学)学院EDP深圳同学会联合主办“岭南汇”首届金融校友高峰论坛,100余位校友出席了此次论坛。

深圳校友会会长邱红学长致辞,阐述"岭南汇"的来由以及打造为一个岭南金融圈校友间专业交流共同进步,深化同学红灰情谊,促进校友深度合作的平台。同时,号召各位校友响应伍沾德老先生倡议的每位校友每人每年向学院捐赠一百元人民币的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发扬岭南优良传统。



接着,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坚学长和香港守正基金ChinaAlphaFund主席王俊彦学长分享了关于“海外与A股市场投资理念与策略的比较”的话题,让在座校友受益颇多。

以下是两位学长主题演讲全文。

肖坚学长的主题演讲

今天非常高兴过来参加岭院深圳校友会举办的活动。今天给我们的主题还是比较宽的。我就想从我自己从事A股证券市场的一些经历和经验来分享一下A股市场投资的理念和策略。



我是在2002年,也就是上一波的熊市开始做基金经理的,到07年底牛市最高点离开了公募基金,开始管理公司的专户,绝对收益那一块。我想谈一下这十多年来自己在A股市场的一些体会。

我记得我在02年做基金经理到03年发行管理“基金科翔”(一只封闭式基金),再到03年管理一只开放式基金叫“易方达策略成长”,当时公司领导就问我,我的理念是什么,当时我自己随便总结了一下,我觉得A股市场一直波动比较大,我提了几个:波动产生机会,研究创造价值,策略实现收益,总结起来就是策略应对市场。我基金的名字也叫“易方达策略基金”。

那时候我还很年轻,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以中国的A股市场,我仍然觉得我当时的理念还是可以适用的。十多年过去了,A股市场仍然还没什么变化,还是一样的市场环境。那时候也是机构投资者刚刚兴起,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大。而到了现在又是,机构投资者规模越来越少,散户和产业资本越来越大,整个市场的环境还是一样。只是产业资本占据A股市场的主导,代替了散户。我之前的理念也依然是可行的。

我从事基金经历的六年都是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当时每年都超越上证指数20%-30%,我自己感觉我在追求收益和风险控制上还是比较均衡的。因为大家都知道,A股市场每年的变化很快。现在也是一样。比如去年还在谈小股票的市值管理,现在就变为了大股票、大行情,变化是非常快的。所以“策略应对市场”还是非常有效和稳妥的。

什么叫“策略应对市场”?我认为策略比预测更重要。每个人都有预测,但是在这个预测的过程里面,我觉得人很难避免“盲人摸象”和“刻舟求剑”。在我的投资生涯里,我时常提醒自己不是在“盲人摸象”就是在“刻舟求剑”,像我们做组合管理,很难一个个标的都了解很全面、很细致、很前瞻。所以很多时候我要提醒自己,(很可能)我就用了过去成熟的一套经验来应对,但其实这样的话很多时候也是在刻舟求剑。我们的思路很容易被当时时代的一些特点所蒙蔽了,所以还是没有抓住市场和企业或行业的本质。所以我认为策略比预测重要。

所以提理念的时候,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市场是怎么样的。我们有两个基础理论,一个是市场有效性理论,另一个认为市场无效的。我是相对比较综合地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市场是偏向的,市场永远在偏向的过程中运动。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做对了,以为是这个原因,过两年再看看,却不是。几年过后商业模式完全都变了,不是过去那么想象的。在这个动态过程里面,企业、行业、经济乃至人性都在轮回,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

1、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表现前瞻性:往往每一波行情的时候,一开始我们都会觉得没道理,涨这么多。每次市场出现机会的时候,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所有可能的未来以及发生变化的根源,我们本能的反应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本能地去抗拒。这时候我们要努力地去发现市场的前瞻性,这是获得超额回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随后市场慢慢产生共鸣性:特别是A股市场,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导,而且A股市场本身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它非常强烈地表现共鸣;3、一旦产生共鸣之后,它马上转到了趋势性:很多散户等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都很喜欢追求趋势,趋势一到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实际上是自我强化。等最后都要走向极端性;4、极端性:当市场走向极端性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产生一些理论,比如看有多少人在谈论股票,有没有人不工作开始炒股等等。其实这个理论,我看很多书上都有写,但我是感觉,无论大家多么敏锐于此,都非常容易陷入到这个怪圈。在过去大家都谈了这个问题,但它不断变易,实际上当投资者真正很极端的时候,他总会找到理由说服自己这一次是不一样的。

所以,市场一直在重复前瞻、共鸣、趋势和极端性的轮回里面。认清这些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应对就会比较好地获取收益。及早发现市场的前瞻性,发掘市场的共鸣,然后顺应市场的趋势(很多人买股票买得很早,但很早就抛掉,他过于理性地去判断了),最后利用市场的极端性。我们能洞察到经济现象、行业发展、企业和个股包括我们人性都在不断地重复这样的一些规律。所以我在投资上用这样一些方法应对市场的偏向性。

在投资的决策上,我会倾向于“封一边“。我在决策的时候很少去考虑股票盘整或者股票是否在震荡的区间,我更多地是倾向于在涨和跌之间选定一边进行布局。市场通常一旦被引爆,产生的动量是非常大的,绝对超出我们的预期。比如最近的券商,可能大家之前觉得券商股还不错,商业模式也不断在改变,但是没想到有这么快的上升空间。所以在洞察一个投资对象或一种投资机会的时候,我是倾向于策略上这样一种选择。

我觉得做投资要有“不变”和“变”。“不变“的是不断地去寻找企业相对确定的成长性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变”的是以相对灵活的配置策略来寻求持续的投资回报。从整个策略的研究来看,我个人推崇的是本质研究。什么叫“本质研究”呢?本质研究也就是研究“空间”和“创新”。空间研究,我会看经济、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潜在空间有多大,这个就为我们制定比较好的策略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条件。第二我会比较注重研究创新。每次我们都可以看到,股市一个月前和一个月后可以是天壤之别。但实际上我们问问自己,什么都没有变。一个月前你知道这些,一个月后你也知道这些,但是股价已经涨了五十。原因还是在于有了新的变化,可以是新的热点、新的模式、新的预期、新的故事,我们必须对新的东西敏锐,研究要对未来的空间有洞察。很多过去创造财富的例子,比如马化腾,从qq到微信,这么多人在用微信,成为了一个爆破性的变化,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又如最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的互联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各行各业都出现非常大的波动,也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给大家带来很多新的想象空间或者逻辑空间。我们说空间,也分两种,想象空间和逻辑空间。特别是A股市场,一阵风吹过来,然后掉下去。有一种是逻辑空间,新的商业模式下,估值和业绩两个维度能够使它在未来产生比较大的机会,这是我们机构投资者努力追寻的。当然一般的投资者,除了逻辑空间之外,他能对想象空间把握的话,他在A股市场的机会也是比较大的。在这种理念下,做投资的策略上,首先就是要把握主要趋势。我们要对经济、行业或者一个版块的主要矛盾(市场的主线是什么)有认知。看过去所有成功的人物,包括马云、马化腾,他们个人可能很成功、很努力,最大的成功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互联网刚好爆发的时代。同样地说,我们过去能够成功,也是在一定的时代。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的大趋势把握住了,机会是比较大的。比如现在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产生巨大奇迹的都是互联商业模式的颠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到物联车联,最后整个生活完全互联网化,这就是时代的主要趋势。在投资上,最重要是看主要的趋势。每年市场行情上都会有一个风口,比如最近大家经常讨论的,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这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其实风口就是市场的一个共鸣。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策略。其实把握风口的核心我觉得就是要结合。很多时候我们自下而上地看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是很容易看见一棵树木,但是看不见森林。

所以要比较好地把握投资机会。一方面,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去了解我们熟悉的企业,以至于我们能比其他的投资者更有前瞻性,或者更有深度、更准确地去把握前瞻性。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没有条件做到前瞻性,那我们就要根据经济、行业、市场对此的看法,综合地找到市场的主要预期和逻辑。这样也能以非常小的风险取得高的收益。其实就像达尔文说的,能够留下来的物种,它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优秀的,它是最适合的。我觉得,作为投资理念也好作为投资策略也好,适应市场,然后战胜市场。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相对会轻松点。换言之,投资是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是,针对每一种市场、经济或行业去适应它,然后试图努力地去超越它,来获取比较好的超额收益。

这是我自己过去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下面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做一些深层次的回答和沟通。谢谢大家!

王俊彦学长的主题演讲

我毕业之后一直在从事金融行业,最早的时候是做投行,像万科、金地这些公司的上市是我做的,后来也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证券投资、风投、收购兼并等等这些事情。到最后我觉得金融挺累的,前半段的感觉好像都是在骗人,后来休息了段时间就做了对冲基金,做了投资。投资这12年还算比较顺利,这12年我们的年化净回报达到20%,在亚洲地区能够保持在前三名。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其实投资是蛮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考虑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利息,第二个是盈利。其实这12年我们都是坚持这么两个原则,去看利息的情况,去看盈利的情况。所以呢,A股上周交易金额达到一万亿。我相信在座至少一半都是股神,另外一半呢,可能也就是满仓踏空了啊。所以从整个投资,我发现在座的都,应该很专业了。我们为什么只看这两个东西呢?所以在这里呢我可能不是去讲我有什么体会,更多呢是提出一些问题,我希望你们能够考虑啊,最好也能给我答案。

第一个问题呢,我想提,中国的利息会不会走到零?就是说现在全球的利息呢,如果我们看美国、欧洲、日本,包括加拿大、瑞士、北欧大部分的发达地区利息已经降到零了,但这个过程它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先走到零的是日本,接着是美国,接着是欧洲。那么现在如果把全球的经济版图大家都能够拿出来看的话,可能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已经是最后的一个高息的领地了。中国人能不能守得住,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最后中国会不会走到零。而这个问题其实是蛮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做金融做投资的话,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考虑这个问题里面应该还有很多子问题,什么叫中国的利息?它指的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还是贴现利息,还是实际的利息?中国的利息,什么才叫中国的利息?这个可能我们也要考虑。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呢,我希望了解的就是说:中国和美国,究竟哪个国家先涨利息?今天我问这个问题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美国明年应该可以涨息了,而中国正处于降息周期,所以问这个问题,可能显得有点幼稚。但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深思,其实这里头隐含的问题是说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是怎么样的。其实现在全球是进入了一个零息或者我刚才跟大家说的趋于低息,用低息来顶住经济发展的一个状态。其实谁能够先涨息呢,其实谁的经济实力是相对较强的。所以第二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

第三个事情呢,我想讲讲我们金融的核心,就是我们做这个金融工作的核心究竟是干什么?就是说,我们做投资,究竟我们是在干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我也有很多的朋友跟我说,你天天在那里赚钱,其实对社会没什么贡献。那么我自己怎么想呢?为什么我们坚持啊?并不是说要赚多少钱的问题。其实这个做资产管理,无论你是做二级市场也好,做一级市场也好,在这个社会里面这个重要性是非常大的。我们起到的作用是要配置社会的资源,就是说社会上有闲散资源,比如我这个钱不用,存在银行,或者交给你们,你们把这个钱投到运用这些资源最好的公司里。那么,做这件事情的人,谁做得最好呢?现在是美国人做得比较好。就是咱们看历史上过去的几十年,美国人做得比较好,所以说他们硅谷发展的比较好。因为他们确实能够把这些过剩的资源用到最好的地方,所以他们能出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所以他们能出苹果这样的公司。那么中国在这方面呢,以前其实不那么重要,因为还轮不到你来做,国家在配置,商业银行在配置。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一万亿的水平。其实这个社会我觉得在呼唤比较有能力的资产管理人员、社会资源配置人员,所以在这个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我认为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就是说未来的企业有没有希望,这得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究竟我们这些人在做什么?我们每一天究竟在做什么?就是说,是不是跟某个企业勾兑一下,去寻找两个涨停板?是不是就做这一点点事情?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那我说我自己的研究是做什么呢?刚才肖坚讲的很多我觉得都很有参考价值,那些都是对外部的,市场、公司、策略。但我觉得有一个部分应该重视,就是对自己,就是你要研究自己是怎么做研究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风格,那么你必须要清楚自己的研究是在做什么样的研究。就等于很多人说“我在思考”,其实他并没有在做思考,他只是把自己的偏见重新编排了一下,他就认为自己做了思考。所以真正的思考是怎么样的也是值得深思的。那我为什么说思考这件事情很重要,那我回顾我离开岭南这20多年的经验,我觉得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你要找到你自己很敬佩的人,这是我自己成功的经验,如果说我有一点点成功;然后你去找他们,去和他们交流。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是跟着婆婆长大的,我小时候老是有好多事情要做。那我外婆就跟我说:你为什么老是很忙,比基辛格还忙?我小时候一直不知道基辛格是谁,所以这三个字在我脑海里印得很深。一直到我真正知道基辛格是谁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确实很厉害。所以我就花了很多时间找他,终于有一次机会呢,我在北京做演讲的时候,基辛格也是演讲嘉宾,所以这次演讲就我们两个人。所以我挺幸运,我有机会和他很短距离地接触,只有一个五分钟的聊天,我当时就在想我应该问他什么呢?当时我当然做投资,我很想问,中美关系怎么样?中国会不会和美国打起来等等。后来我想,我问他他也不会答我。所以我最后问了一个问题,我就说你的每一天是怎么过的?他就跟我讲他每天都要至少都留下一个小时思考。所以我就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当时就在想这个思考和我们平时的思考有什么不同?我们很忙,我可以说,我毕业时候的头十五年是非常非常忙的,每一天可能至少开十个会、接二三十个电话甚至五六十个电话,像我现在每天基本接十通电话,开一两个会,做的事情可能比以前还要有效。所以这里头,一个独立的思考,对于岭南学子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另外一个就是所谓我们岭南的传承。这个事情呢,就是我后来毕业以后的。我当时在岭南念书的时候啊,伍沾德学长和原来的一帮老学长都有一个奖学金。我当时念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成绩还不错,但是老拿不到一等奖学金,所以我对学院是有一点意见的。到我后来出来工作以后碰到伍学长,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给我交代了几个事情,他说你在四十岁以前应该很努力去成就自己,四十岁之后你要注意去成就别人。那么这里头是什么意思呢?别人有你的家庭,有你的员工,还有我们学院其他的人,还有社会上其他人。而他本人就是这么做的。我记得我在和他接触的很多次,我问他这个美心是怎么做的,零售的生意是怎么做的。他都是毫无保留地教我。他就说,为什么美心在香港能做得这么成功,他说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员工,放在第二位的才是顾客,第三位的才是股东。那么他经营这个是跟我们课本上学到的不太一样,课本上告诉我们客户就是上帝,他显然没有这么做。那么为什么他这么做,跟我讲了很多。那么,到后来我去投资,当时香港有个上市公司叫做翠华,翠华上市的时候我是它的流通股里面拿股票最多的人。我自以为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分析,很多很多的研究,我觉得没有错。我去跟伍先生交流,伍先生跟我提点了很多的风险点。上市完了以后,股票在很短的时间,大概涨了一倍到两倍。我当时还跟伍先生有一次喝茶,我就跟他说,当时你说好像有点问题啊,看来现在涨得也蛮快。他还是跟我提点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后来确实就是在听了他的这些教诲之后,我们自己再去学习再去了解,我们才发现他说的确实是对的。所以我们后来也把它卖了,卖了之后这股票不知道为什么就跌了很多。但是我是想,就是说老一代人的学长对新一代人,他是毫无保留的,那他完全可以不那么对我们提点,他为什么会这么跟我们讲呢,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其实这里头就是有一个岭南的文化在里面,也就是为什么邱红提出来这个建议我是非常愿意支持的。就是说我们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来自同一个文化。那么在社会上,我们其实是应该互相守望,互相帮助的,任何情况下,只要能做的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做,无论他是什么人。那么这一点呢,我觉得从伍老先生这一代,希望能够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也能希望传承到下一代或者以后更多。

好,话说回来,今天稍微花一点时间来说我们对2015的研究成果。上一次聚会呢,我说石油的价格会跌一半。结果在很短时间跌下来了,所以很多校友说希望我再继续讲一讲。其实我先提醒一下,一般对一次之后,后来都会错的,所以稍微注意。但是我想讲一下,上次因为时间很短,我没有展开讲的,为什么石油价格会跌?这里头其实牵扯到一个未来,基于我们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共同的研究,就是说在2018年到2022年大概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描述。首先就是电动车的发展将会在2018年大量普及,而且是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电动车能普及的话,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我们的研究报告,蛮有意思,把结果跟大家讲一下:首先就是说对汽车的保有量会大幅度下降,就是说如果自动驾驶电动车的使用,人们将不会拥有汽车,他不要汽车了。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每个人驾驶的汽车,95%的时间都是在车库里,也没有在用。所以如果它已经是智能化的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很多人也就不需要使用。那么智能化以后呢?如果路上都是自动驾驶的电动车,我们高速公路的容量,就是同一条高速公路,大概可以容三倍的车,因为它全是可以智能调度的。所以,如果你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高速公路可能它的收益量会增加,如果说你认为去投资一个停车场获取一个固定回报,可能四到五年之后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电动车是大家值得去研究的事情,那么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出现和普及,它可能会导致一个很多的摄像头、很多的sensor不同的繁荣。所以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太阳能,太阳能的发展到2022年,按现在的技术路线,我说的这个事情基于我们的研究是一个确定的事情,就是怎么来的,所有的路线我们都有,但是我这里就把结论跟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将等于电力的输送成本。那么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是说,任何形式的发电,它都干不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就是煤炭也好,天然气也好、核电也好,都得回家。这是2022年要发生的事情,咱们还有一定的时间。但是这里头呢?我为什么今天用很短的时间把结论告诉大家。从今天走到结论的中间的每一段过程,应该是蛮有意思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投资机会,就像肖坚刚刚说的创新的这个东西。但是这个是美国的路线图。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三个问题大家需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现在是在重新定位的,这个重新定位以后,每个人的角色会有一点不一样,但会非常有意思,比方说,像分布式太阳能在美国它为什么要到2022年,因为它非常困难,跨这个省,比如说加州装了我把电输到隔壁非常困难,它上电网非常困难,它有很多的议会、很多的环保等等。所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如果一旦技术出现,比如这样子为什么技术出现,成本的下降。中国就是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中国是可以很快,它可以中央集权推广,所以中国的推广速度可能远远快于美国,所以也不是一个2022的问题。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在座的我想都应该是属于不同的金融机构,有很大的研究的力量,你们都可以跟进,可以去看。但这个,在我们的研究里认为,在未来,会对我们整个社会有很大影响的事情。

最后呢?我想讲一讲这个国际分工的重塑问题。其实现在海外对中国的整个看法还是非常负面的。但是为什么会很负面呢?主要几个事情:第一个说我们的人口红利已经到了,所以我们制造业就没有竞争力了;第二个是所谓的杠杆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现任领导看到我们有高杠杆的风险之后,决定再加杠杆,这个也是外国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所以在国际分工里面,我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是关联到石油,刚才我说的两件事情,同时由于美国的页岩油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美国现在的开油成本已经跌到20块钱,而且是非常大量,所以为什么我们认为油价会停在40-45元很长时间。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制造业,首先是能量密度高的制造业将大规模的回流美国。这个事情可能现在很多人没有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很多人觉得美国人开产石油成本低之后,它就出口原油,由原来的原油进口国变成一个原油出口国,可能对中国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因为我们石油价格便宜。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美国现在办的事情是大规模的上电厂,它的电厂是效益最高、科技最高的电厂,这也就是会说它有这么便宜的能源以后,它并没有准备停在这个地方,它是要把整个产业链搬回去。所以你会看见下一步,未来一两年会看见首先烯烃在美国的成本非常低,那么如果在炼油、在烯烃这些原材料价格非常低时候,你看到就像上次我推荐的股票做汽车玻璃的,叫雷奥玻璃对吧?他们为什么要把工厂搬到美国?因为做玻璃的都是能量密集的行业,它认为就是便宜,没什么好讲的,所以要搬回去。所以在3-5年里面,你可能看见,随着产能在美国的不断增加,能量密集型的制造业将会大量的搬回到美国。那么中国怎么办呢?那么多的制造业,甚至是连玩具和鞋子可能都会搬回去。那中国人剩什么呢?我觉得中国并不是没有机会,我看到的机会是说中国每一年,我现在看到的数字今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是727万,大概比十年前涨了3倍!而现在大学的入学率,中国整体大学入学率是30%,就是100个中学生有30个能进大学。所以未来中国过剩的是大学生,所以大家看看大学毕业生的这么多年工资没有怎么涨。这个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也就是说在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里,中国将会有10年的优势。那么这样子呢,中国可以做什么事情呢?比如说软件,比如说服务,比如说一些高科技的开发等等,这些反而会在中国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牵扯到我们投资,如果说我们对未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可能对我们未来的投资会有一定的帮助。

那么回到2015年,究竟应该怎么投资呢?我们自己内部的一个考虑是这样的:2015年的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市场也好、A股市场也好,它将会有多股力量,其中一股可能是由于外资的力量,那么外资在前,外资买的股票将会是高分红比例、高盈利稳定的公司。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且这个潮流将会持续多久?你们可以看看美国和欧洲整个降息周期,它的股市是怎么样的走的。如果你们认为中国的第一次降息周期之后是另一个降息周期,它是怎么走的?第一次降息的时候,通常是金融股领涨,而且涨得非常快,像这次中国A股涨这么快是一样的,接下来是板块轮动。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降息的时候,涨的是什么股票呢?其实这已经慢慢涨的是所谓的高息稳定回报股票。到了第四次降息的时候通常股市是大跌的。

所以呢,为什么我说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我们也认为中国的利息像外国一样走到接近0的位置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节奏,所以你们去研究欧洲研究美国的次序,可能对2015年股市的走法会有一定参考的意义。所以我就觉得在2015年,我们的投资其中的一条路线就是我们寻找高息的稳定回报,第二条线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把自动电动车、太阳能这两个领域在未来五年。当然,我们投资会看长一点,对于那种寻找两周涨停板的人不一定这么看。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看法。

最后呢,我想就是给大家总结我们做这个行业呢,还是我刚说的这句话,不要忘记我们的责任。当我们选择一些投资机会的时候,还是要凭良心选择。什么意思呢?钱还是希望能交到像腾讯、华为这些长期可以给社会给所有人都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是做一些短线,通过消息炒卖等等这些事情。为什么这些事情比较重要呢?其实我做下来,我自己认为能做到今天,还是这一点让我获得了坚持,所谓“不忘初心,方知始终”。就是我们做金融行业的人,应该记得我们金融行业应该做什么。谢谢大家!

论坛结束后,各位参会校友进行合影留念。



【岭南汇简介】:

岭南汇是岭南校友自发组成的专业学术研讨机构,其宗旨是推动校友在证券投研,私募股权,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等领域进行高水平、深度的专业和跨领域交流,促进红灰同学情谊。

【嘉宾简介】:
肖坚先生,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历任易方达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经理、专户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肖坚先生也曾管理多只公募基金:易方达科翔基金基金经理(2002年3月13日起),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基金经理(自2003年12月9日起)、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06年8月16日起)。

王俊彦先生,香港守正基金ChinaAlphaFund主席、中国盛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席、曾任中信证券国际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投资总监。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国际贸易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获金融硕士学位。1997年10月至2006年12月,任第一上海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俊彦先生也曾任内地、香港两地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学系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董事。


标签: 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