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心法解读(一)

拾荒网 2162 0

前言:

如果读过《春秋》和《左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解读养家心法。《春秋》的原文就寥寥数语,虽然该说的都说了,但后来者如果没有看过《左传》,其实也不知道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比如开篇里的这一句“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确实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都有了,但关于整个事情,《春秋》的原文真的就只有这么一句。如果没有《左传》里的解释,我们是无法知道事情的原委的。

《春秋》是“经”,与“经”对应的是“传”,所以才有了《春秋三传》。所谓的“经”,必定是经典的,永恒的,又因为大道至简,所以,“经”往往也是简短的。

“经”之所以是永恒的,是因为它本身兼具包容性与丰富性。所谓的包容性,就是它可以被成千上万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所谓的丰富性,就是它的内涵实在是浩瀚无边,即便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但依然没有穷尽它的内涵,所以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去尝试用第一万零一种不同视角去解读的可能性。

杜甫在宋代被尊为“诗圣”,杜诗被视同“六经”,才有了“千家注杜”的盛况。为什么会有上千人去给杜甫的诗从不同的角度去做注解,为什么被千家文人去注解的是杜甫的诗而不是其他诗人的诗歌。就是因为杜诗在包容性与丰富性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回到超短这个话题。在很多人的眼里,超短是庸俗的,是残酷的,是赌性十足的。感谢养家前辈,凭借着一篇《养家心法》,给这个庸俗不堪、残酷无情、赌性十足的市场,带来了一点点光。光,是有温度的,它让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感觉不再是如此的冰冷无情。光,是可以照亮前进的路的,让我们这些在黑夜当中苦苦摸索的可怜之人,不再如此迷茫。所谓的解读经典,就是要将形而上的经典,以超短小白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而下的形式娓娓道来。解读经典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赶路者,不再觉得梦想虚无缥缈、遥不可及,让更多的赶路者,走在适合他们自身的正确的道路上。

体例说明 :为了表达对养家前辈的敬意,养家心法的原文,用红色、加粗的方式展现,而我自己的解读,不再加粗。(网页版可以看到颜色的区别,手机版可能只能看到加粗)。这样子也方便一些只想看《养家心法》而不想看解读的兄弟们阅读,另外,《养家心法》原文就有上万字,那解读的文字,估计要百万字才可以解释得完。所以,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年之内未必写得完。我只能断断续续地更新,每次更新的文章篇幅在五千字以上。毕竟,这个工作不是我的主业。

另外,在开篇的时候,我会以“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的形式穿插进去我的股市观、方法论之类的基本性的内容,因为如果不在开篇的时候把这些基本性的东西交代清楚,后续那几十万字的解读没法开展下去。毕竟,我是一个很喜欢讲究体系的人,不管是交易还是行文,都是如此。所谓行文的体系,就是前面要先交代基本的框架,后面才能在这个框架下面慢慢展开,而不是跟着养家前辈的文字,他说一句,然后我用一段话稍微去翻译一下,然后形成一篇文章。这个就类似《西游记》这样的章回体小说和我们当代人写的长篇小说的区别,前者少看几个章节也是一样的,后者前后是连贯的,少看了一段,后面的因果关系联系不上来。

我觉得两个文体之间,倒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个人的性格,更喜欢这样的大体系框架而已。所以,我在前面说过的一些话,后面可能就不会重复,这个是和章回体不一样的地方。总的来说,前面会啰嗦一些,后面会简短一些。前面啰嗦的时候,兄弟们耐心看完,后面简短的时候,如果看不明白,只能往前面找一下曾经说过的内容。进度以及行文风格方面,兄弟们请多海涵。

原文:

善于做短线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特点,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股票是一个心理游戏,你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被动的时候,所以我们的操作应该尽量让自己避免被动。有这种舒服的感觉就对了,好的策略就应该不管行情怎么变化,让自己始终在应变中处于优势,这也是实现稳定盈利的根本。

解读:

1.“善于做短线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特点,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句话,如果放在2019年,或许,很多人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但是,放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当中,估计,应该是冷暖自知了。

从大方向来说,超短可以分为情绪股和趋势股。一方面,我始终认为,风水会轮流转,即便在趋势股如日中天的时候,我也没有觉得,情绪股再无出头之日。另一方面,对于超短,我时刻都抱有敬畏之心。因为敬畏,所以我更喜欢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之所以畏惧,是因为懂得越多,越觉得超短好难。

在我初入超短的时候,在认知上,我觉得一年赚个30%,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哪怕是闭着眼睛随便买,都可以做到。然而,这么多年过来,我才知道,无知,是多么的可怕。另外,因为这种无知而导致的后果,可能会是成千上万的家庭,难以承受的。

这么多年了,股市里一直都在流传着这句话,“七赔二平一赚”。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有着严重的误读的。所谓的“七赔二平一赚”,是从一个静态的市场时点或者时段去统计的,而并非从所有的参与者的完整的股市生涯去统计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从今年元旦至今,在所有参与交易或有持仓的的账户里面,“七赔二平一赚”,这个胜率我是相信的。但是,从90年代有交易所至今,所有开过户的人(按人计算,同一名下不同账户的盈亏全部累加到个人名下),“七赔二平一赚”这个胜率,我是不相信的。

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哪?照理说,如果每一年都是这个胜率,那30年加在一起,还是这个胜率,数学上来看,貌似也没有问题啊?如果回归实战,我们就会发现几个问题。第一,一个人今年赚钱,不代表他明年也会赚钱。第二,一个人如果连续七八年亏钱,可能就退出市场了,那今年的参与者里面,会加进来很多新鲜的血液,而没有统计这些被市场彻底伤透心的人。

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真实情况是,绝大部分的人,都只是阶段性赚钱,但在漫长的股市生涯当中,总的收益,还是亏的。大家都是每天在这个市场实战的人,这个不用我过多解释吧?市场的风格永远都在变,每一次市场风格的变动,都在将一批又一批的人彻底地淘汰出去。永远、永远地淘汰,一去不复返的那种。哪怕不是超短选手,而是价投,也有被爆仓的时候,比如价投中国平安的兄弟。

所以说,“七赔二平一赚”,这句话是有着严重的误区的。如果去统计,30年来,所有参与过交易的人里面,从开户至今的盈亏状况,结果估计会非常不乐观。另外,如果只统计已经销户的人,恐怕情况会更糟糕。或许有人会说,只统计销户的人,不公平。我倒是觉得,没啥不公平的。毕竟,现在还在活跃或者还在赚钱的账户,搞不好哪一天就绝望地销户了。所谓赌徒,不输到彻底玩不起,都是不会轻易离场的。至于赚钱的,更不会见好就收,只要还没销户,最终大部分还是会亏回去。

为什么要啰嗦这么长的篇幅去试图解释、说明股市的胜率问题。那是因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方法论贯彻世界观。所以,在《养家心法解读》的开篇之作,我就需要先用这么长的篇幅来声明我的股市观,要不然,兄弟们没法明白,为什么我的操作体系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交易的频率竟然可以低到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另外,我发现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或者都不愿意相信,原来自己保本出局或者稳定盈利的希望这么渺茫。所以,我想给盲目乐观的兄弟提个醒,钱真的很难赚。

如果理解并认同了我的股市观,可能就比较容易明白,为什么在趋势股行情如火如荼的那几个月,我依然没有参与趋势股的交易,而是执着于自己在情绪股方面能力的提升。就是因为,在我看来。超短里的任何一个招式,都需要经过两三年里各种市场环境下反反复复的试探和淬炼,才能进阶到一个可以稳定盈利的程度。

在趋势股行情如日中天的时候,我知道,即便是像我这种不擅长趋势股的人,这个时候去做趋势股,也是比较容易赚钱。但是,趋势股行情也是会结束的,总是会经历“小白也能赚钱”、“高手才能赚钱”“超级高手才能赚钱”这样几个阶段,当行情进入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小白也能赚钱”的阶段的时候,我这样的人冲进去,确实是可能赚到一点钱,但也会有两个弊端,第一个是,在情绪股这边的修炼被中段了,情绪股这边的水平没法进步,还会退步。第二个弊端是,当趋势股行情进入“高手才能赚钱”的时候,我会回吐部分利润,因为行情不是在一秒之内切换过去的,如果我进去,我不可能在那么精准的一个时间点抽身离开。更有甚者,会拖到“超级高手才能赚钱”的阶段还不走,那就会把之前第一阶段赚的钱全部赔进去,甚至倒亏。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点,超短小白想要稳定盈利,大部分人都是先从专注于一招开始的。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大佬可以做到随时跟随市场的风格去切换不同的模式,如果超短小白也去学大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去时刻追逐市场风格的切换,反反复复几年下来,可能大部分人最终的结局就是虽然乐此不疲,天天都很充实,还自以为是时刻在跟着市场走,但几年下来最终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也没有掌握任何一个招式,每个招式、每种理论,都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所谓的似懂非懂,就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实战起来亏得一塌糊涂。

与其如此,我觉得还不如专注一招,情绪股不好,我可以通过控制仓位和控制出手频率来控制风险。别人赚钱的模式,不眼红,不研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哪怕一年下来,整个情绪股都不行,难道还会十年都不行吗?更何况,哪怕最近的情绪股行情这么差,最近一个月,貌似我的作业也是赚钱的。这个只要去翻一下8月20号至今的所有帖子的标题,就知道了。如果不算临盘琐碎交易,这一个月,我就出手了4次:1.8月20号低吸中国电信,当日浮盈30多个点;2.8月23号打板卓翼科技,次日有上过板;3.8月30号打板青海华鼎,后面有几个板;4.9月9号打板氯碱化工,次日涨停。作为一个特别不会卖票的人,我不但要在意这几个作业最终有没有机会赚钱,更在意能不能从容赚钱。好在这四次作业,哪怕第二天卖在最低点,都是大肉。

之所以稍微回顾了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的作业情况,倒不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想以此说明,像我水平这么差,基础这么薄弱的人,专注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这样的情绪股行情下面,都可以凭借着运气阶段性蒙对几次作业,那要是换成屏幕对面的兄弟们,如果专注起来,那最终的效果,肯定远在我之上。我这句话不是谦辞,是我真的这么认为。因为也有很多线下和我见过面、吃过饭的兄弟偶尔会看我的作业,其实我在他们眼里,一直都是当年那个天天亏钱的渣渣。只不过几个月没见面,我这个渣渣的水平竟然慢慢地快赶上大家了。

刚才说的是,在趋势股和情绪股这两个大方向上的选择。如果从手法上来区分,又可以分为低吸、半路追高、打板这三种手法。哪怕只是打板,从更细分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打首板,打一进二、打中位股,打板高标。老粉都知道,我的交易基本上就是打板高标。不过,最近市场的高度有限,很多时候打板二进三都成了打板最高板了。

先说一下低吸、半路和打板这三个手法之间要怎么做选择的问题。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就是这三种手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最终要选择哪一种手法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根本上取决于哪种手法更符合自己的性格。拾荒网,一个有价值的深度炒股知识学习网站。其实,自从我听到这句话开始,几年来我都没有想过要去怀疑它,潜意识里,就觉得这就是个常识性的股市观。但是,后来,我突然发现,以实战性的视角来看,这个说法本身未必就是对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对于一个超短小白来说,其实他本身并不了解自己的性格。从哲学的角度,我们都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人这一辈子,最看不懂的,往往是自己,而不是他人。从股市的角度来说,就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既然是超短小白,那么水平自然就是很差,所以吃面也是家常便饭。既然注定了就是要吃面,那从日内的亏损幅度来说,自然是低吸亏的比打板要亏得少。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所以,很多人亏怕了,从内心上就惧怕天地板,就不敢打板,就只敢低吸。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就这么吸着吸着,越吸越亏,越亏越吸。

理论上,这一类低吸亏损群体的数量不会很少。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小白开始的,所以很多人在早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么一段“越亏越吸,越吸越亏”的阶段。只不过,有的人后来学会了要去反思。反思之后,可能低吸的水平上来了,也有可能发现别的手法更适合自己了,总之,有人走出了这个“越亏越吸,越吸越亏”的恶性循环。

行文至此,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看到这篇文章的兄弟,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吗?你真的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性格,更适合低吸、半路追高、打板这三种手法当中的哪一种吗?你想象当中的,以为自己天生就喜欢低吸或者半路,会不会只是因为出于对炸板吃面的恐惧。而事实上,你之所以恐惧炸板,纯粹只是因为自己打板的水平太差。而自己打板的水平太差,纯粹只是因为自己从来就没有尝试过要去打板。

在此先声明一下,我没有要去怂恿任何一个人去改变自己的交易xi惯。我纯粹地只是想说明,一个人,如果想要了解自己,想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性格更适合低吸、半路与打板这三种手法之间的哪一种,这个事情,本身就是非常非常难的。这个事情之所以很难解决,是因为,我们很难去判断,我们不喜欢一个手法,到底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性格本身就排斥,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这个技能而随之产生的排斥?这种纠缠不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哲学上“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纠结。

一个人对股市的“性格”,本身就是在股市的实战交易当中,逐步形成并且可以随时改变的。所以,在没有长期的实战之前,又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手法呢?这个问题就像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大学专业志愿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你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句话听起来没有毛病,但事实上,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第一,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第二,绝大部分的高中生,他想象当中的这个专业,和大学里这个专业的真实情况,是有很大出入的。所以,很多事情,听上去都很有道理,但推敲起来,未必如此。

另外,回归到现实世界,很多人之所以选择某一种手法,完全就是出于交易环境的约束。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去整天盯着盘面。那这个时候,就只能被迫去选择低吸或者半路了。因为打板是需要盯盘的,有的时候,甚至需要电脑,光用手机可能不太行。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都还没有说到重点,就是低吸、半路、打板,这三种手法,到底要怎么选择的问题。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平台马上要关闭了,今天就先发上来吧。反正估计要写一年才能写完,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另外,包括今天早上在内,已经连续六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现在脑子也不是很清醒,家务繁多,体力有限,实在不好意思。今天就先这样吧。下次接着写。

小结一下:没想到,花了接近六千字的篇幅,竟然连养家老师的第一句话“善于做短线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特点,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都没有解读完。感谢各位兄弟在假期还上来看我的文字。

标签: 养家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