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逻辑:利用散户的“涨停板信仰”和交易制度的限制
散户的普遍心理是:“股票涨停了,说明强势,明天大概率会继续涨,甚至连续涨停。” 因此,他们会在涨停价上挂买单(即“排板”),希望今天能买进去,明天坐等收益。
量化策略正是利用这种群体性心理和T+1交易制度(当天买入,第二天才能卖出)来实现套牢。
具体步骤分解:
第一步:提前潜伏(播种)
量化资金并不是在涨停那天才突然行动的。他们通常已经通过算法提前分析出某只股票有潜在的炒作题材或上涨动力(例如,政策利好、行业新闻、技术形态突破等)。在股价启动初期或拉升过程中,量化资金已经悄悄建仓。
· 量化优势: 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能比绝大多数散户更早、更准地识别出潜在热点。
第二步:助推封板(制造幻觉)
在股价接近涨停时,量化资金会用大量的资金以涨停价申报买入,迅速将股价封死涨停板。这时,涨停价上会出现一个巨大的买单队列,我们称之为“封单”。
· 目的:
1. 强化市场信心: 巨大的封单给市场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只股票非常强势,资金抢着要”,吸引更多的散户跟风排队。
2. 诱导散户挂单: 散户看到强硬的封单,坚信明天会高开,于是纷纷以涨停价挂单,排在量化资金的后面。此时,涨停板上的买单队列越来越长。
第三步:暗中撤单与出货(收割)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量化“砸盘”的实质。“砸盘”的不是他们手中的存量股票,而是他们新买入的股票。
1. 暗中撤单: 当涨停板上的散户封单积累到足够多的程度时,量化程序会悄无声息地将其之前挂在最前面的部分大单撤销。由于交易所的传输机制,散户看到的队列信息是瞬时的,量化撤单的速度极快(微秒级),普通投资者根本察觉不到。
2. 反手卖出: 在撤单的同时,量化程序会立即以涨停价,将第一步中潜伏的底仓股票卖出。由于前面的大单已经被撤掉,现在排在队列最前面的就是那些毫无防备的散户的小单。量化卖出的股票,正好被后面排队的散户买单接走。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挂在前面的假买单撤掉 -> 把自己手里的真卖单扔出去 -> 让后面排队的散户接盘。
第四步:彻底砸盘与套牢
一旦量化资金完成了大部分底仓的出货,他们就不再需要维持涨停的假象了。拾荒网股票学习网专注短线龙头战法~
· 如果市场情绪转弱,或者量化程序监测到抛压增大,他们会将剩余的头寸全部以涨停价或稍低于涨停的价格抛出。
· 此时,由于最大的封单支撑(量化的假单)已经消失,巨大的卖盘瞬间砸开涨停板。
· 股价快速下跌,而那些在涨停板最高点接盘的散户,因为T+1制度当天无法卖出,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回落,账面瞬间产生亏损,被牢牢套在山顶上。
为什么散户总是被套?——量化的核心优势
1. 速度优势(微秒级): 撤单和下单的速度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散户看到封单坚固,但量化已经完成了撤单和卖出的操作。
2. 策略优势(欺骗性): 这种“假挂单-真撤单-真卖出”的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诱多”行为,利用了交易规则的漏洞和散户的认知偏差。
3. 信息优势(全局视角): 量化程序能实时监控全市场数千只股票的订单流、资金流向、板块联动,能更精准地判断“收割”的最佳时机。
4. 纪律性(无情): 程序严格执行策略,没有贪婪和恐惧的情绪。一旦触发卖出条件,就会毫不犹豫地执行,绝不会“恋战”。
给散户的启示
1. 不要盲目迷信“涨停板”: 涨停不代表绝对安全,尤其是封单结构异常(如封单巨大但反复被砸开)的时候。
2. 警惕“一字板”或“秒板”后的第一次开板: 这种股票往往是量化资金和游资重点操作的对象,开板后追高风险极大。
3. 学会看盘口语言: 关注涨停板上的封单变化。如果发现封单最前面的大单频繁消失又出现(“撤单挂单”行为),可能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4. 理解T+1的风险: 当天买入的股票无法当天卖出,意味着你一旦在高位买入,就丧失了当天的主动权,只能被动承受价格波动。
总而言之,量化在涨停板上的砸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诱捕”行动。它利用技术、规则和心理优势,将散户的“涨停板信仰”变成了收割的利器。对于散户而言,认识到这种市场现象的存在,是避免成为“韭菜”的第一步。
标签: 涨停板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