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有意思的估值方法——巴菲特指数

拾荒网 298 0

今天说一下“巴菲特指数”,它是用股市总市值/GDP,来衡量股市泡沫。

在我们A股这边,股市总市值大概80万亿,GDP大概100万亿,算出来的巴菲特指数是80%。

而在美国那边,股市总市值大概是240万亿,GDP大概是150万亿,算出来是160%。

如果按这个巴菲特指数来比较的话,美股的泡沫要比A股多很多,换个角度也可以说,现在A股相对美股,还有很大的涨幅空间,总市值差不多要涨到160万亿才能达到美股的160%水平。

而巴菲特自己的观点是,若巴菲特指数处于70%至80%之内,这时买进股票就会有不错的收益,但如果在比例偏高时买进股票,就等于在“玩火”。

所以,按巴菲特的这套理论,美股其实是严重高估的,而A股估值正合适。

在个股层面,巴菲特指数与市销率类似,市销率是用市值/销售收入,它衡量的是市值和销售收入的关系。

有的时候,市销率比市盈率更好用。

这是因为,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把净利润当成当下的首要目的。

比如,当一家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时,如果这个研发费用没有资本化,那就会对当期净利润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并没有下滑,当期投入的研发费用也可能在未来产生更大收益。

另外,计算市盈率的净利润往往没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也会对投资者形成误判。

所以,被称为“成长股投资之父”的菲利普费雪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了市销率的指标,他认为,市销率对成长性股票的估值很有用。

其实也确实很有用,这个指标刚好针对成长股、科技股的用处特别大,也恰好和不买科技股的巴菲特的一些理论形成了互补。拾荒网炒股,专注短线技术技巧进阶。

标签: 炒股技巧 估值方法 巴菲特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