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提升对每轮主线大龙头的前瞻预判能力的方法论

拾荒网 3424 0
(三)做龙头战法的人必须修炼自己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其实想做龙头战法还要大成的人是必然要痛苦的 ,心里底层要具备向上爬、严格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的理解盘面的准备……这样日复一日的日子,委实不快乐,但是驱动他们的是痛苦。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无法停下来。

什么叫普通人?  就是快乐没有那么强烈,痛苦也没有那么巨大。所以,他们的人生会在既定的轨道上相对平稳地运行,而不会被快乐和痛苦牵引撕扯,没完没了地折腾。

什么叫有一技之长的人? 就是当他在沉下来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不厌其烦,乐在其中,完全不理会别人的诧异或者不理解。

什么是杰出的人?  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个,他得不到,他就像万蚁噬心那样痛苦。牺牲什么都可以,他必须得到他要的那个东西。

当他不再痛苦的时候,也许他超越了,也许他就此平庸了。每个人都没办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会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不知不觉地放一万个小时在那里。

所以,要想和一个最优秀的人(核心大龙头)在一起,就要懂他(大龙头)真实的快乐(G点来自于哪里,G点必然重复),懂他真实的痛苦,并且给予他能量(补涨龙支援)。 你就可以和最优秀的人比翼双飞。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思维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那些分时,周期,量价关系等传统技术流的东西的必要性?因为一个是表象,最容易理解也最没有深度价值,一个是本源,最难看透(动态演绎)但是恰恰是精髓

英国女皇伊丽莎白童年的教师,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卡姆,伊丽莎白懂六国语言,她的精神资源中有亚里士多德、凯撒、哥伦布......

而慈禧的精神资源,是《资治通鉴》,以及戏文比如《挑滑车》、《四郎探母》……这些关注点的细节底色形成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世界观与精神结构。

所以在19世纪,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布一多半的地球,但是大清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断割地赔款,最底层的因素之一就是精神底色的不同(这就凸显了好文章好思路的巨大价值和稀缺性)

真正的读懂龙头视角是一种复杂和完整的框架分析方法,它不是对这种短时段的今日有多少个涨停的粗浅了解,而是对长时段的大势(周期嵌套)的把握。你静态地看到一个断面,哪怕你比别人看到的更多(对单一个股的各种技术派分析复盘几个小时然并卵),也都不算有洞见(预期是参杂主观YY);除非你能够进一步地分析出这个断面未来的演化方向,能见人所未见,这才叫做有洞见。 而对未来演化方向的分析能力,就取决于你对长时段大势的理解能力。

怎么才能获得这种理解能力呢?“历史才是真正的未来学”,要想能够把握未来下一个高标龙头的演化路径,就需要理解当下的高标龙头是如何演化到今天的。这样,才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好,既然我们要理解大势,把握下一个高标龙头的演化方向,那我们就要抓住两个关键的要素,一个是对于现实力量格局(目前连板梯队的强度)的把握,一个是对于人心(持仓者和持币者)的把握。

力量和人心,这两个要素可以说是理解龙头诞生全过程当中的第一性原理,这两个要素会发生各种演化,并且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这就构成了下一个高标龙头的演化历程。(具体参考我周一到周五每一天复盘帖子里面的思维阐述)

我们无从把握大千世界,但总有一些我们确信能把握住的东西,它们来自比较。

比如说,你要是问我某辆赛车(某个票)能不能跑到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终点(最终是否就是下一个深赛格可以9板),怎么说得清呢,竞争激烈、路程遥远、路况维艰,搞不好还有土匪(卡位的政策消息面和金毛嘴炮);但我有极高把握相信它不会比一匹马(没连板的)更晚达到终点。

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高确定性知识是相对的,来自比较,而不来自事情本身(不在于一个票概念多杂、形态多好)。只有找到恰当方式,过滤掉不相干因素,才能精确地表达出我们看好的那个比较关系

对冲不仅过滤风险,还制造支点,那些最幸运的人以此攀到世界之巅:先对冲,再聚焦。

其实如何做一个成熟且成功的人和如果做好龙头的本源是相通的

穷则独善吾身(自己造势),达则兼济天下(高位稳定情绪协助补涨龙上位),就是一种最有效的人生(龙头)战略。

人生战略就是你怎么协调必然是有限的能力(钱和精力)与有可能是无限的抱负(备选股和连板涨停那么多)?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你一定是制定并运用你的能力、资源来实现你所认为的人生价值。

问题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就像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所说,战争里的所有事都很简单,但简单的东西最难。

人生(核心龙头)战略的8点提示:

第一,要敢为天下先。

自我作古,自己为后人树立先例,而不是被前人树立的先例所束缚,所以,绝不要被前面的成功者唬住。大人物(前期龙头高标)的优势是他们身居高位,这恰也是他们的劣势(强弩之末阶段)。常识如同氧气,位置越高就越稀薄。位置越高能见度也越小,从下面看着高不可攀,上面的实际情况却是危如累卵(一个跳水就是瀑布式抛压) 。大人物爬得越来越高,结果总是忘记了重力,而重力总会起作用的。

第二,随着你自己位置越升越高,掌控越来越大的格局,你越得泰然行事。

泰然行事并不是因为一切尽在你的掌握,而是因为一切必然完全超出你的掌握。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在与拿破仑决战时,不动如山,因为沉着、镇定和稳定军心是开炮以后他惟一能做的事情。 你的位置越高,领导力就越不在做事情本身(高位龙头不在于是否封住涨停,而在于没有大面效应的稳定震荡),而越集中于发出正确的信号(我很稳定),成为大家(题材情绪)合作中彼此协调必需的那个聚焦点。

皇帝新衣的故事当作笑话讲,大家却往往忽视了其合理内涵 :假装穿新衣是皇帝的本职工作,所有皇帝都得假装穿着新衣。只要他假装穿着,只要大家假装他穿着,格局就还在。这种事孩子揭穿,是因为孩子确实不懂事。孩子是一阶思维,皇帝是三阶思维,所以人家是皇帝

第三,在一切必然超出掌握的现实里摸索,你得有个方向,但不要过度准备。你有你的计划,市场另有计划

德国人打仗以精密计划著称,但就连发明军队总参谋部的那个老毛奇也说,枪声一响(开盘),计划就变废纸。人生(龙头的诞生)际遇是一个接一个的偶然,你不可能事先都准备得过来。智者不去探究虚幻的因果链条,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只要不是随波逐流,有罗盘(主线属性和资金共识)提醒自己要去的是哪个方向。相机而动在于,能进就进,该退就退,一件事做起来很难很犹豫,要么是没考虑周全,要么是还没到该做的时机(所以无所谓踏空,无所谓错过)

第四,同样的道理:理论(模式)很有用,但你得知道怎么用好它(分阶段使用对应的模式)。

克劳塞维茨说,理论就是有例外的规则,而不是包打天下的法则。它是过往经验的结晶,但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有限(新龙头和前一波龙头的很多属性未必相关)。它最好的用处是当作训练教材(理解盘口抢筹)。

第五,你为未知意外所能做的最好准备,是拥抱自己的前后不一和自相矛盾,把它们变成你的战略优势。

无论意外来自哪个方向,你都已经做好了对冲。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别让我的左手知道右手在做什么。有人想将他的军:总统先生,如果都不知道另外一只手在做什么,你的大脑怎么给两只手同时下指令? 罗斯福:只要能赢,自相矛盾无所谓(你觉得哪里都好的票没涨停,市场选择板块内别的票涨停,只要你能及时“纠错自己”跟上市场的节奏,你就是赢)

自相矛盾的公式当然不成立,但自相矛盾的现实却最终会找到出路,把它交给时间,交给现实,时间和现实最后会选择方向。

第六,自相矛盾也可以叫作权变(资金的共识选择),时左时右,时进时退,把这事跟随机乱来分开来的是原则(高胜率模式)。既要有原则又要通权变(资金的共识选择),这是长期跑赢市场必须具备的头脑思考方式

原则与权变的大宗师是林肯。有些事对林肯来说是不容谈判的,比如废除奴隶制(补涨龙),但选择在什么时机让大家知道这不容谈判,以及在什么时机(大龙头某个属性被发酵联动)做这件事(诞生补涨龙), 他掌握得像艺术一样高明。他宣布南北战争的目标是维护合众国的统一,首先是因为这确实是他的目标,也因为这个目标能在那个时刻凝聚最大限度的支持,要是说为了废奴打仗的话,有一半人马上就散了;战争有自己的动力学,打起来就停不下,得广泛动员资源,黑人参军自然而然地变成战争需要,没有谁会反对;最后,当黑人与白人并肩作战,为合众国流血牺牲,废奴(补涨龙)就成为阻力最小的选择。

废奴(补涨龙)是目的(篡位成新龙头)还是手段(助攻老龙头)?这些停留在争论的话可以争到永远,在现实中则目的手段融为一体。

一切既顺势而为,又自带完美节奏。大高手一旦出手,好像全不费力,能进就进,每有广泛支持就走下一步;该退就退,遇到难关就缩一缩。日拱一卒,偶尔猛进。相反,孤军奋战(下午追涨拉升的高位股)看起来很美,却大概率失败(易尚展示)。

第七,对我们来说,正是因为每天都要在坚持原则与权变之间做取舍,所以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感极为重要。

人生(龙头)战略要将有限的能力与无限的抱负协调起来,协调就意味着两者相互依存,缺了哪个都不行。为分寸下的定义:做不得不做的事(市场资金的共识选择),但不为它所驾驭(无论今天封单多强,不代表明天的预期)

第八:协调有限能力与无限抱负的人生,关键在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每个人都得决定自己的分寸在哪里。

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要向自由(量能和流动性充足的票)倾斜。在目的与手段之间,在所有这些与那些之间,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要向保护自由(量能和流动性充足的票)倾斜,切记这一点,你会极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生下一步怎么走(龙头的诞生)未可知,你我怎么管理不确定性?怎么在不确定性之下管理自己?

计划和理论可以帮我们一段路,但最后只能靠自己在未知(悟道)地带摸索;如果我们无法超越任何一种重要的两难情境(都是一字板买不到),惟一可以选的,是分寸(情绪周期切换节点)

今天的感悟来自于孙子兵法:先为己之不可胜,方为敌之可胜,做到己之不可胜就需要一下5点,也是作为本文的总结

1、不停学习、持续进化,市场在变,你也要每天迭代,不然真的会退化而且退化速度超过你的想象

2、万物皆备于我,保持开放包容,向天地、所有人学习适合自己的东西,以及用一切合适的因素解决问题

3、设定战略止损线,做好即便最坏情况发生,也要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4、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复利为王控制回撤),在诗外用大功(发觉龙头被市场认可度最高的属性)

5、把战略资源时间和注意力投注在构建人生系统上(龙头战术)

做好这些,就是孙子里的另一核心:转圆石于千仞,势也!

在这个降维风险(贸易摩擦)越来越大的时代,希望你有十足勇气,朝着自己要去的方向,带上清单,有计划但不执着于计划,有理论(自己的预判)但不盲从于理论,时左时右,退一进二,不得不做的事那就放手去做,而又不被它所驾驭,在未知中航行,最终到达你的天命。(财务自由)

其实阻止你“悟道”和翻10倍的表象是回撤,更深层次的障碍是贪婪,对人生而言不光是贪钱,或者我们用贪多这个词更确切

你想读更多的书是贪多,你想见更多有趣的人是贪多,你想尝试更多没做过的事是贪多。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每天连板股那么多),这本来很好,但人生(精力和钱)毕竟是有限的。弱水三千我们都想要,但能取的不过是一瓢饮而已。我们应该如何作选择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分享一个对我启发很大的半径思维。

两个6寸的披萨和一个9寸的披萨,你要哪个?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算一下圆的面积S=πr²,就知道,两个六寸的披萨不如一个九寸的披萨大。(36+36小于81)

问这个问题,是想让你思考一件有趣的事:你看,从六寸到九寸,半径只增加了50%,面积却多出了一倍还要多。

放到人生里,如果半径是你的愿望,扩大一点目标的半径(什么钱都想赚)很容易,想要做好可要付出N倍的努力。

这让我想起物理学家玻尔说过的一句话:“专家(10倍高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犯过所有可能犯的错误并总结躲开(遍历性)。”

玻尔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专注高胜率模式)。假如领域太大,你的探索成本就会高出很多来。所以,你要是想成为专家(10倍高手),首先必须控制领域的大小。(低吸的钱也要,反包的前也要,接力的钱也要,分歧的钱也要,一致加速的钱也要,你就富可敌国了,你就胡雪岩的下场了,什么都要,最后就什么都得不到)

那么如何利用半径思维进一步提高收益率呢?

让我们在纸上画三个同心圆:

最里面这个圆圈,对应的是“行动半径”;

中间这个圆圈,对应的是“能力半径”;

最外面那个圆圈,对应的是“认知半径”。

那再外面呢?是未知世界。因为市场总是在变化迭代,每天都有新消息面催化

什么是“半径思维”呢?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扩大认知半径(多维度理解市场),明确能力半径(放弃胜率不稳定的模式),减小行动半径(聚焦1-2个高胜率模式)。我一个个来解释。

第一,认知半径(多维度理解市场)要尽可能地宽。

这个很容易理解,否则就会视野狭窄,容易被世界所抛弃。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认知半径。但是问题在于,人们很容易混淆认知半径和能力半径。觉得自己懂了就都能做好,看明白和做到位是两码事

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我们就是喜欢出去乱逛(什么股看到拉升都想买),瞎折腾。人类(市场)整体因此而进步(提高换手),而绝大多数个体因此而遭罪。

第二条是:能力半径要尽可能地明确。你应该待在你的能力半径之内,别瞎折腾(什么钱都想赚,最后就事倍功半)

关于能力圈,有两句话最让我难忘:

一句是,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还有一句是, 能力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适合什么模式)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别折腾圈外的诱惑。因为即使是满汉全席一大桌子菜,你的肚子能吃多少是有限的,不如精选一碗佛跳墙让自己做个美食家

就像风险资本家弗雷德·威尔逊所说的那样:“你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坚持做你擅长(高胜率)的事情。”

笨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笨,并且停留在自己笨的半径内,他就是聪明的;聪明人如果高估了自己的聪明,或者仅仅是混淆了三种“半径”,他就是蠢的。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下,“半径思维”的第三点:就是行动半径要尽可能地小。

这就牵涉到对规模的理解了。规模,本质上不是能力强的结果,而是一个简单动作大量重复的结果。要想上规模,做的动作就得少、就得简单。

比如,世界上所有上规模的餐饮企业,都是快餐企业。为什么?菜单上的菜品少,复制起来容易。

就像咱们一开始的那道关于披萨的脑筋急转弯,半径只要大一点儿,面积就会增加很多,复制的难度也就更大了。如果你要想成为领域专家(10倍高数),最好就是减小半径。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巴菲特如是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通过三个半径的思维,可以解决我们回撤的底层根源!

我们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的市场?拥抱随机性,努力创造确定性。这就是我的理念原则和第一性原理

尽管看起来不确定性在统治这个世界,但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你要努力去掌控自己的未来。你要找到自己长期去做的那一件事,也就是行动圆圈里最内核的事。很多时候,一个人一辈子本质上只能做一种事情(能做好做到极致你就财务自由了)

这方面我非常赞成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的观点: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与其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却只把自己变得毫无特色,还不如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专心做好这件事,以求独霸一方。金庸武侠里的各位牛X大侠,都是靠一个核心招式走遍天下,一招鲜吃遍天在武侠世界里已经被验证了。

我们不能发财,不够幸福,是因为我们懂的太少吗?不,是因为我们懂得太浅。iPhone(2019年版本)的计算力是阿波罗登月导航计算机(50年前)的1.2万亿倍,你能用iPhone登月吗?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知识,不是计算力,而是缺乏边界意识,以及边界之内的系统能力。

标签: 超短技巧 选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