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相信股市真的正在重演美国“黄金十年”的历史并想成功分享其成果的话,就应该遵循几个在美国市场行之有效的简单投资法则。
法则一:对股市的回报和风险要有理性预期
尽管目前国内股市“涨”声不断,但是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大多数的投资者恐怕还没有解套,更不用说赚到钱了。这是因为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非常之低,但是风险却异常之高。在1993年12月31日至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个月里,用流通股加权方法所编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绝大部分股票的道琼斯中国指数
(DowJonesChinaTotalMarketIndex)的年化回报仅为4.04%,但是其年化标准差(风险)却高达42.08%.相比之下,尽管经历了2000-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及9.11恐怖袭击的影响,美国股市的表现仍然比中国的优异且稳定得多。同期道琼斯美国指数(DowJonesU.S.TotalMarketIndex)年化收益率高达10.74%,其标准差也仅为14.72%.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比美国的热闹得多,但这实际上是其高风险特征的体现,并不能掩盖其收益能力低下这一事实。
法则二: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一般地,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的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更多。但是,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我们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上要求我们以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管理目标,但是,行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不同数额的资金存入具有不同用途的账户中,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我们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法则三:实现投资组合的充分多样化
在众多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除了对冲基金通常不拘泥于多样化要求以外,即使是以“股神”巴菲特为代表的聚焦投资策略,其投资组合都是相当(如果不是充分的话)多样化的。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例,其投资被配置在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经营公司的控制性私人资本、债券、商品、外汇等多种资产上。尽管巴菲特将约 84%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配置集中在约10只股票上,但是全部约3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价值只占全部投资组合的30%左右。
法则四:坚持长期定期投资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相对于短期政府债券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股票的内在风险溢价特性。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的话,股票投资只有溢价,几乎没有风险。根据先锋基金(Vanguard)研究部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投资者如果在1926至2005年间的任何一年投资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代表的美国股票并持有10年的话,他只在1926-1936年间遭遇负的回报。同样,堪萨斯城联邦储蓄银行对1926-2002年间债券和股票的研究(Shen2005)发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资回报肯定优于同等期限的债券。
法则五:慎对专家建议,适当运用逆向思维
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除了资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门槛,而且确有一些既无投资知识又无操作经验的人成了幸运儿。这就导致了股市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即宣称自己是股市专家连资金的门槛都没有。因此,市场中充斥着带着不同面具的所谓专家们,尤其是当市场处在极端状态时,这些专家的数量还会急剧攀升。如何区分专家和忽悠者是全球投资者正面临着的一项巨大挑战。唯一的应对之策在于投资者加强对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不当操作建议的受害者。
价值投资并不难 炒股选择四好股票
根据笔者对投资理论的研究以及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做好价值投资并不难,只要坚持买入四好股票,就有望获得相对良好的投资回报。
那么,何谓四好股票呢?就是一只股票需要满足下面四个标准:好的行业、好的管理层、好的产品、好的机制,如果一家企业可以满足上述四点,本人就称其为一只好票,并且相信从长期来看将有不错的回报。
首先好的行业非常重要,所谓“男怕入错行”,在好的行业中才更容易创造、实现价值。行业增速要快,企业价值的增长往往需要建立在行业的高增长基础之上,历史上像万宝路香烟这种在低增速行业中实现长期增长的公司并不多见。同时行业的商业模式要好,比如,寿险与航空就显著不同,全世界航空公司破产的案例非常多,但寿险就较少,不同行业的经营模式与不确定性明显不同,企业创造价值会有较大区别,巴菲特就喜欢保险而讨厌航空。还有一点,企业价值增长后对现金的需求也很重要,如有些企业虽然可以赚到大量盈利,但是新的盈利增长却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在这个方面,品牌白酒的特性就完全不同,不同配方和产品保护了企业,竞争是有序的,而新增产能对资金消耗相对不大,这就是为何品牌白酒一直是股市估值高端的重要原因。
好的管理层和好的机制同等重要。即便是好的行业,但是没有好的管理层依然难以创造价值,比如景点类公司,拥有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垄断以及游客的快速增长,但是管理层的绩效与机制缺乏,鲜见有优质回报的公司。另外,机制也同等重要,看看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改制后的对比,大家就都心中有数了。从这点上看,资本市场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管理层激励,有激励要比没有激励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强很多。
要拥有好的产品的道理很简单,生产微软产品和生产一般纺织品,面对的行业竞争显然不同。有壁垒的产品可以使企业从价格战、服务战、广告战等激烈的竞争中隔离出来,企业更容易创造盈利回报股东。动力组合基金近期正是根据上述四个原因进行了价值投资,回避了题材股和“差”的公司。
除了个股选择,对于管理的资产额较大的朋友,可能需要在中观层面考虑行业和板块配置。这里我和大家谈谈对行业配置的感受。其实做行业配置并不难,主要依据就是“低估”,哪个行业在整个市场中估值明显偏低,加大行业配置一般都可以在中期获得较好回报。
低估有两种,一是从目前的行业运行状况和企业盈利状况分析,该行业整体估值偏低。如2007年初的煤炭行业,是全市场公认的估值洼地,但是很多人以不是热点,或者未来价格趋势不清晰为由,不肯买入股性呆板的煤炭股。可是到了二季度,煤炭股不仅全线上涨,而且未来行业景气度越来越乐观,成为众多机构追捧的对象。而目前钢铁行业似乎与当时的煤炭行业颇有相似之处。
第二种低估就需要更强的研究支持了,因为这种低估不是简单地看估值的高低,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例如2004、2005年的食品饮料行业,当年主要公司的估值均处于市场相对高端,但接下来的企业盈利连续多个季度超过预期,于是出现了行业整体性的投资机会。再如2005年的证券行业,看当年的估值几乎是全市场最贵,但是若考虑到2006年的惊人业绩增长,2005年的证券行业是极佳的配置行业。
应该说彼得?林奇正是在把握行业轮动方面有着超人的认知能力,才能举重若轻般把规模极度庞大的麦哲伦基金管好,并取得惊人业绩。
价值投资有着各种各样的细分操作逻辑,不论是完全的自下而上还是从中观的行业轮动配置,各有由劣,但是可以说最终条条大路都可通罗马。不过,对于上述策略都不熟悉的人而言,最佳的价值投资策略是长期持有共同基金,也可到达罗马。
持有便能赚钱:寻找可养老的股票
早在10多年前国内股市刚刚开张时,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美国老太太在退休之时用5000美元退休金买的可口可乐等股票,到她去世时已经增值到1000万美元。随着时下中国股市进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则故事更像事后“诸葛亮”那样在倒叙着,崇尚价值投资的中国股民也同样在寻觅着这种可以养老的股票。
所谓可以养老的股票,是指一个靠工资收入的年轻人,在满足了自己生活必须后,将积蓄投入股市中,将来退休之后,凭着持有这些股票就能过一种无忧的生活。
“股神”巴菲特经过40多年的打拼,成为世界富豪。他的经验是“寻找超级明星股”.尽管中美两国股市不尽相同,但巴菲特的成功经验,仍值得置身于股海寻找可以“养老”股票的中国股民借鉴。要想在深不可测的股海中有拥可以让人养老的股票,持有人既要敢于买入,还要一路持有,这两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在香港股市,这样的话题总离不开那个在任何时候买入都是对的,而任何时候卖出都是错误的“汇丰银行”,就这么一只股票就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小投资者的命运,这样的股票便可以称之为足以让人养老的股票。
寻找能够养老的股票,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一方面,能否拿得住股票对投资者意志是一种考验,股票如果仅仅是击鼓传花的游戏,那就无所谓寻找可以养老的股票,赚一笔是一笔;另一方面,要找到能持久发展并持续给投资者带来优厚回报的上市公司,是基本前提。在过往中国股市17年中,给投资者优厚回报的公司很多,但大多数公司业绩都不持久,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各领风骚三五年,龙头股很多,但大部分都成了龙头蛇尾,不要说百年老店,10年老店已经凤毛麟角。此外,这种能够让人养老的股票需要满足大盘条件。有股票翻了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小盘股上,受众面很小,不具代表性,只有受众面广才能真正“让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经济参考报 吴学安)
只买赚钱股票:8种需要放弃的股票
1、学会放弃肯定是正确的。一只股票走了好几天的上升通道后,才被大家发现并被推荐,这时你应该放弃要买它的想法。因为一旦随后开始回调,运气好调整一星期,运气不好调整一个月,这时你的头脑会很乱,割肉还是守仓你已没法冷静判断,几次下来你就崩溃了。
2、股票的走势历来都是急速拉旗杆之后进行旗面整理,运气好是上升三角形整理,运气不好是下降三角形整理。你被套是肯定的。但随后的走势刚好相反,整理到三角形末端,前者往往向下突破,后者往往向上突破。道理很简单:欺骗性。所以你如果没有在拉旗杆前第一时间介入埋伏,那么你看到旗杆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此时放弃等于你逃过一劫。
3、舆论关注的股票你要放弃。一是舆论不可能关注正在跌的股票(除非可以做空),它毫无谈论价值;二是舆论肯定关注涨得好的股票,这样可以宣传自己的实力(大家也有相信的理由),于是散户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中丧失了对此股的分析,即使有些许怀疑也把它压下去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放大量的大阳线竟然都是头部,这再次证明股市中充满欺骗。
4、没走出底部的股票你要放弃。有些股票的走势象“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在任何一个预测的底部介入,事后看都不是底。我认为月线测底的准确性很高,20月均线可以作为牛熊分界线,任何在它之下走的股票你都要放弃。如果有的股票上市不足20个月,如果你拿不定主意也要放弃。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所谓长线选股的重要性,也是大家炒股必输的关键原因。
5、移动筹码分布图上筹码很分散的股票你要放弃。筹码分散意味着主力吸筹不够,仍然会震荡,很容易回落,你此时进去,运气好参加横盘,运气不好下跌套牢。就算是黑马,你早已精神崩溃割肉逃命了。
6、量能技术指标不良的股票你要放弃。有些股票图形好像有潜力,但量能指标很差,此时你要相信量能指标,千万不要被股价的外表所欺骗。幻想股价没有量的支持而上涨,那你就是儿童喜欢童话故事。
7、前期大幅炒高的股票你要放弃。即使目前回落了,你也不要碰。山顶左边的10元与山顶右边的10元价值是不同的,出货前与出货后的10元价值是不同的。在山顶右边的每一次接货都是自寻死路。
8、你觉得未来没有成长性的股票要放弃。经过你的综合判断,这支股票成长性不高,后来它开始上涨,于是你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又追进去了,如果它又跌了,你就会后悔当初的冲动。所以不要随时推翻自己当初的深思熟虑,否则你就不再思考了,反正都会被推翻。
你还要放弃很多东西,就象主力放弃80%只炒20%股票,所以你把以上几点都叠加在一起选股,你会发现找不出几只好股票。这就对了,其实炒股就象摸奖,大部分的东西都是“障眼法”的需要。
「 拾 荒 网| 10Huang.CN 」,你的炒股专家。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方法技巧仅供参考!拾荒网10Huang.CN,财富在手十指紧握!与努力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