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投资之道
基本面
919
如何寻找成长股?
成长股投资领域,有两位非常重要的投资大师,一位堪称成长股投资鼻祖的菲利普费雪,一位是将成长股投资发扬光大的彼得林奇。
应该说他们基本把如何投资成长股的方法都归纳的非常完整了,作为后来者,我们可能仅仅是做出了一定的补充和扩展。
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庆幸自己出生在他们之后的,因为我不必再费尽心思去重头归纳总结这些价值千金的宝贵思想,仅仅需要努力爬上这些巨人的肩膀而已,而证券市场却依旧在永不停步的发展。
那么,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成长股:
(1)从身边生活中寻找成长股
两位大师在讲到如何找到成长股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提到要从身边着眼,也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而不是从非常复杂专业的行业里找,这看似稀疏寻常的观点里面却透露着大智慧。
首先,就是老巴的能力圈原则,我们总是去寻找自己能够看得懂的东西,那么对普通人来说,日常生活就是我们的能力圈,而不是复杂的类似芯片、半导体、核聚变这些非常专业的领域,除非你是该领域的专家。
其次,很多大牛股往往都是消费股,而这些消费股公司的产品充斥在我们的周边,我们很容易直接接触和近距离观察它们的表现,也更容易发掘到投资机会。
这也是彼得林奇在《 战胜华尔街 》中的观点,普通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专业投资者,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更接近这些成长股公司,能够更早的发现它们。
(2)从好行业中寻找成长股
要想找到一家真正的成长股,我们往往要找到一个好行业。当整个行业都在快速发展或者良性竞争的时候,就很容易诞生一家大牛股。
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如果公司能够凭借自身的竞争力获得超越行业平均的发展速度,就能形成市场容量扩大和市场份额提升的共振式成长。
但同时也要具体分析,如果有些行业的竞争是无序的或者说是价值毁灭型的,那么即使是行业发展非常快速,里面的公司也很难赚到什么大钱,如:早期的航空业。
而在一些发展速度并不那么快的行业,也是可以诞生好的成长股,这些公司主要是依靠自身显著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同时提高自己的利润率水平,最终形成行业寡头。
不论是哪一种行业,我们都要把关注点落实到具体企业的竞争力分析上。也就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是需要有一定的门槛的。
这种门槛可以是专利技术、规模效应、品牌影响,也可以是渠道优势,甚至是一张价值连城的配方,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归根结底就是要能够使企业将优势转化为盈利。
如果一个行业在持续萎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夕阳行业,是很难诞生出成长股的。
比如:曾经的胶卷行业或者现在的数码相机,但不意味着没有投资价值,不过,这和成长股投资基本搭不上边了,更多的是烟蒂型投资者的天堂。
(3)从竞争者口中寻找成长股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从竞争对手的口中寻找。如果我们经常从一些公司的高管口中听到他们对某家公司的议论和评价,有时候这种评价是积极的,甚至是钦佩的,而有时候却是抱怨的,甚至是仇恨的。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评价,只要是所有同行业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一家公司身上时,往往意味着它拥有着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得所有竞争者都难以撼动它的地位,前提是这家公司没有干违法犯罪或者道德败坏的行为。
有时候这种逆向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从消费者身上得到应验,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很多消费者对某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着各种“抱怨”,但就是无法抛弃,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这样有趣的矛盾行为。
(4)从连锁经营的行业寻找成长股
通过众多的成长股分析总结,我们发现,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更容易诞生超级成长股。
比如:连锁经营行业,或者与此类似的行业,我们总会被他们令人惊讶的发展速度所震撼。
像连锁行业这样的业态,具备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强大的复制能力。在获得某一个区域的成功之后,就能迅速在更大的范围内快速复制成功,而有些公司确实也有很好的竞争力,但却不具备复制能力,就很难成为成长股。
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曾经的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潘多拉、苏宁电器、索菲亚等,都是依靠着连锁经营这个模式迅速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股票投资回报。
而有些公司虽然不属于连锁经营,但也有着类似的特征,比如:原来只在某个区域开展业务,取得成功后就迅速延伸到全国甚至全球,可口可乐、福耀玻璃等就是典型例子,也同样可以获得快速的增长。
因此,我们在投资中,除了要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之外,还需要研究这种优势是否能够简单快速的复制,这是快速增长的两大法宝。
寻找成长股的方法不止于以上我提到的几种,每个人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我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总结。
假设我们非常幸运的找到了一些自己认为具备突出成长潜力的公司后,是否意味着万事大吉,并可以无脑大量买入呢?
我觉得在此之前,有必要让自己先冷静一下,从对未来高额盈利的无限畅想中,把思绪适当的收一收,我敢打赌这样的做法,将使你的投资回报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曾经提到过成长股投资的难点,并且对此做了着重的加强,所以在采取具体投资决策时,就要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规避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但不是所有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做不到的。